您现在的位置:徽县 >> 徽县新闻 >> 慢火车火车慢

编辑整理

王薇

朗读

张文尔??点击上方可收听文章朗读版

慢火车火车慢

慢火车火车慢

因为心中燃烧着柔情

慢火车也能爬上山顶端

越过一路有海啸有迷乱

也有田园风景和美丽山川

一首老歌,不经意间就让人怀念起过去的慢时光,还有小时候坐过的绿皮慢火车……短短十数年,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高速铁路网不断延伸,和谐号、复兴号飞速奔驰,我们习惯了白色“子弹头”,习惯了在火车上喝杯咖啡就到了上班的城市,习惯了短短周末带一个小小行李箱就能走遍周边……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渐渐忘却了曾经哐当哐当十几个小时的绿皮慢火车,可时代没有将它们忘却,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全国还有81对“慢火车”经停一个个小站,每年运送沿线旅客万人次。这些老乡口中的“小慢慢”,平均时速一般不足40公里,终年无休、票价低廉,承载着许多人的生计与梦想。从华北平原到西北边陲,从大别山区到秦巴腹地,从土家苗寨到雪域高原,这81对“慢火车”覆盖21个省区市,经停个车站,途经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湘西地区、云贵地区、南疆地区等35个少数民族地区是山区老乡的“致富车”,孩子们的“放心校车”,也是时光里的“乡情车”……

车轮上的流动图书馆次列车

“咯咯咯!”若你在这趟车上迎面撞见一只走地鸡,一点不奇怪。转头瞧瞧,那才叫热闹:左边,几只大白鸭七嘴八舌吵个不停,身后,一排野鹅嘀嘀咕咕没完没了,定下神,邻座居然不是人,而是一只奶声奶气的小土狗。此时,耳际突然传来一句女声:“欢迎乘坐次列车,终点站四川广元。”

次列车王嵬/摄

这是秦岭次列车,但乡亲们爱叫它另一个名字——秦岭小慢车。从宝鸡出发,途经陕西、甘肃、四川三大省,横穿秦岭—大巴山脉,全程公里。途经大小13个站,站站必停。在这趟列车上,有一个车厢最为奇怪。没有鸡同鸭讲,没有吆喝叫卖,安静得连风都屏息凝气。在窗户上,写着四个红字——通学座位。原来,次列车除了穿过秦巴三省,还途经19所山区学校。每天坐这趟车上下学的孩子,超过人。所以火车特意为沿途的孩子们打造了“通学车厢”和“通学座位”。“通学座位”是深棕色的皮质座椅,每对座椅中间设有书桌,书桌上一般会放十几册图书,《昆虫记》《儿童文学》《水浒传》等等。每到开学季,不少单位还会自发组织为山区孩子捐赠图书、文具,还会有志愿者教孩子们下棋、唱歌、弹吉他,车厢里常常充满欢声笑语。

“小时候我就是每周坐这趟列车去上学的。当时没有通学车厢,也没有这些图书。”已经是西北大学学生的牛巧花羡慕地说,流动的火车图书馆照亮了求学孩子的梦想。

宝鸡电务段信号工助理工程师袁20多年前就坐这趟“小慢车”从甘肃徽县去略阳上小学。“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次遇到了一位初中生。”袁说,这个孩子上学坐火车只需几十分钟,但如果遇到雨雪天气没赶上火车就只能沿着山路走4个多小时。“山区孩子太不容易,他们需要这趟车安全到校。”

山路崎岖,孩童幼小,为了照顾这些小娃娃,秦岭这个通学车厢还有专人管理。这个人,在孩子们的眼中,有点神。只要你走进6号车厢,总能看到老卫被一大群小孩团团围住。老卫全名卫进忠,年调到慢火车通学车厢。当时车长跟他说:“你就坐那画画,把娃娃们拢起来。”这招果然好使,平日活蹦乱跳的山伢子一上车就被老卫震住。桌上,只有一支钢笔,一张白纸,一双老手。眼前,却有锦绣河山,水墨天地,柳暗花明。用年轻人的话讲,老卫就是个“大触”。

群山如森海,慢车即航船。小孩们簇拥在老卫身旁,看淡墨染作飞湍瀑流,等光影凝为崖转石,心神摇荡。到站时,老卫会给最乖的小孩送一幅钢笔山水画。告诉他,无论身处何方,也别忘了故乡的山。日月跳丸,光阴脱兔,老卫早就忘了自己送出了多少幅画。但他知道,孩子们坐着慢火车走出大山,会把家乡的云和风,带到世界另一端……

票价低廉,跋山涉水,我们可以想象慢火车的运营和维修成本是多么高昂。它们穿山越岭,天全年无休,哪怕大雪封山,小慢车也绝不停运。重山可以隔绝生活,但隔绝不了人间;悬崖可以阻挡脚步,但阻挡不了目光……慢火车知道,它载着山里人奔腾的烟火和不屈的梦想。

次列车王嵬/摄

列车上的流动大集次列车

东北大地上,次“慢火车”在通(化)灌(水)铁路线上缓慢行驶。山蘑菇、山楂皮、蕨菜、自酿蜂蜜……附近十里八村的山货都集聚在一节车厢里。一旁悬挂的“列车大集”四个字,解释着这一切。小小的车厢里堆满了“山珍”。往往不到一个小时,列车大集上的山货就全被旅客们买光了。

列车大集

通化至丹东的这趟列车,是通灌铁路线上唯一的一趟旅客列车,沿线百姓多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山沟里,这趟车是他们连通大山与外面世界的唯一工具,被称为是一列“公益慢火车”。该列车上,允许山区旅客突破携带品重量限制、允许在车上开办集市、允许乘务人员为沿线居民代购和捎带物品等。随着入春天气转暖疫情缓解,承担这趟列车乘务工作的吉林客运段就紧锣密鼓地在这趟车上忙碌起来,在这趟列车上开办起大集。自此,这趟一天往返一班、往返最高票价不超过四十块钱的“慢火车”就成为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的“移动市场”。

大集车厢内装有展示板,上面列有土特产品简介、用工广告、天气预报等实用信息。低廉的票价、优质的服务、温馨的环境深深地吸引着山区百姓。今年76岁的留守老人刘恩德,住在凤城市石城镇西湾村,是集市里的常客,列车大集解决了他们老两口的日常开销,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仅在一趟列车大集上,他就卖了多元。他兴奋地说,这趟慢火车真是太好了,它让咱山里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不但解决了咱出门难的问题,还让咱的腰包鼓了起来。

天刚蒙蒙亮,辽宁省凤城市西湾村的刘恩德、季凤荣老两口就已经在家里做起了卤水豆腐。季凤荣说:“去赶集,做点豆腐拿去卖。这是绿豆做的,老方法,卤水点的,吃起来口感好。”季凤荣说的赶集就是次列车上的“列车大集”。这趟列车途经的车站大都地处山区,以前也有不少村民坐着这趟车外出售卖农产品。“以前拿不了多少东西,卖不了多少钱。卖了以后,去掉车费,去掉吃饭,有时候卖不了还得住一宿,卖一趟剩不了几个钱。”刘恩德说。

为了方便沿线群众,增加他们的收入,铁路部门在年初的时候,调整了列车的开行时刻表和停靠站点,在车上设置专区方便群众交易,“列车大集”很快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来车上赶大集、卖山货。在指定的集市车厢里,铁路部门还特意在车厢两侧间准备了专用红色折叠摊,让村民们摆放各种山珍土味,这样也方便其他车厢的旅客来集市车厢买山货。

不到三个小时,刘恩德和乡亲们的山货就卖得差不多了。刘恩德说,过去一家五口人主要靠他不多的退休金和儿子的打工收入生活。而今的列车大集赶下来,日子也过得更敞亮了。

次列车抵达太平里站,车门前挤满了要上车的乘客赵炎雄/摄

菜农果农们的“带货”专列次次

在湖南怀化,有四趟没有空调、逢站就停的绿皮“慢火车”,它们穿行在大山深处,为沿线菜农、果农、居民和学生服务,最低票价只要一元。

次出湖南,经贵州,抵重庆,每天往返于湖南怀化和重庆梅江之间,穿行在武陵山区的崇山峻岭之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列站站停的列车是苗、侗、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出门的首选,是当地老百姓经商购物、求学就医、走亲访友的便民车。不少学子依靠“慢火车”走完求学之路,更多的人们依靠“慢火车”走出大山,摆脱贫困。每天早上,麻阳苗族自治县西部的很多村民都会坐上次列车,赶到贵州铜仁卖水果。

次列车抵达太平里站,车上的乘客在过道上排好队,准备下车回家赵炎雄/摄

从郭公坪车站上车的向合社,他的担子里挑了50公斤左右的香瓜、茄子,他说,火车没开通以前,当地果农的水果大部分都只在本地集市上销售,由于家家户户都有,很难卖出去。也曾试着坐汽车去铜仁卖,但用在路上的时间和车费,很不划算。从郭公坪到铜仁的火车票只需2元钱,坐火车跨省卖果蔬非常划算,火车开通至今,他已经卖了十多年的瓜果蔬菜了。不仅卖得快,而且价格高,今天这一担货物可以卖多元。因为这趟火车,日子越过越好了。

舒小伍的担子里是他新抓的河鱼,他说:“我这担子河鱼到了铜仁可以卖元左右,在当地卖不起价,所以我隔三差五会坐这趟火车去铜仁卖鱼。”舒小伍说,虽然辛苦了一点,但是增加了收入,还是很开心。要是没有这趟慢火车,他们的货物就卖不起价格,这趟车为沿线居民提供了太多的便利。

这趟怀化至梅江的列车曾穿行在武陵山成片特困地区、湘黔渝交界处,6年正式开行,运行于渝怀线,全程公里,共有8节车厢,最高票价11.5元,最低票价1元。在焦柳线和渝怀线上,广铁集团开行的怀化至重庆梅江次、怀化至澧县次、怀化至塘豹次、澧县至张家界的次,寒来暑往,它们已经在线上相继运行了几十年,票价最低1元,一直未曾涨价。

这些列车开行以来,为沿线百姓种植的柑橘、鲜桃等土特产打开了销路,带火了梵净山、九天洞等景区。年,列车途经的麻阳苗族自治县成功脱贫摘帽,铜仁市贫困人口减少超过12万人,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增幅位居贵州省前列。

白石渡火车站是京广线上湖南与广东交界的铁路车站,建于年,是湖南最南端的火车站。该火车站没有客运业务,只办理货运业务,在这个车站,保留了一趟通勤班次火车,这趟火车就是往返于湖南郴州与宜章白石渡间的次列车。

次列车是京广线上路途最短的列车,沿途只有四个站,从郴州站出发,其余四站为苏仙区、宜章县的偏远山区。多年来,搭乘列车的菜农们通过销售蔬菜瓜果、土特产,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这趟列车也被称为大山里的“菜农专列”。整列火车只有两节车厢,乘客主要是铁路员工和沿线的村民,它的两节车厢,一节是给铁路员工上班坐,一节是给村民进城做买卖坐,铁路沿线当地的菜农、果农,他们每天坐车去宜章、郴州做买卖,卖完又坐车回家。

早上七点,曾春柳来到自家的菜地摘菜,她所在的宜章县五岭镇浒口村气候适宜,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村。曾春柳说:“城里人就喜欢吃农村的菜,有这个车我们就去城里面卖,有这个车我们就卖得多一点,没有这个车我们就不种这么多,种了也没有地方去卖。”

每天,京广线上这列绿皮小火车都会准时出现。“菜农专列”每天一趟,全程52.2公里,来回一次要两个半小时,全程免票。火车停靠的第一站是太平里,这一站客流量最大。菜农肖仁开说;“两天运一次菜出去,今天挑起去,不管卖不卖得完,都在那里歇一夜,明天回来。”进城卖一次菜,要明天才能回来。大伙想着多卖点,担子都塞了几百几十斤。但即使再重,大家上了车也会把担子摆放得整整齐齐,再找位置坐下休息闲聊。菜农们说,最开心的就是去城里卖菜,价格卖得好,又能卖得完,赚点小钱,也不给子女增加负担。

太平里站搬运物品上车的乘客赵炎雄/摄

白石渡站是列车的最后一个站,菜农欧香必昨天进城,今天开开心心提着空箩筐回来了。多年来,欧香必靠着去城里销售蔬菜瓜果,不仅盖了新房,还添置了不少家电,一家人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次列车每天12点由郴州站出发开往白石渡站,1点多到达白石渡站,次列车两点多从白石渡站返回郴州。从年运行以来,一直坚持免费运送旅客,一年下来,菜农可以节省出来的交通费有3千元左右,收入可以增加近万元。使沿途菜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小慢车串起了老百姓的日子,成了山货走出去,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工具。

次列车王嵬/摄

回家看鹿的慢火车次

内蒙古根河市素有“中国冷极”之称。在距离根河市4公里的敖鲁古雅乡,居住着祖祖辈辈以饲养驯鹿为生的少数民族——鄂温克族。3年,按照当地的生态移民政策,居住在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族整体搬迁到了根河市。但驯鹿冬季必须在森林中散养、生活,所以他们只能把驯鹿留在山上。

鄂温克族养鹿人布冬霞在敖鲁古雅的大山深处饲养着几十头驯鹿。过去,鄂温克族是狩猎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深处的森林里,以饲养驯鹿为生。在他们看来,养鹿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布冬霞说:“我们鄂温克人长期生活在山上,一直饲养驯鹿,驯鹿是我们鄂温克人的朋友,更是我们的家人。”这些驯鹿在夏季的时候会被运送到敖鲁古雅乡的旅游景点。依靠着和驯鹿有关的旅游项目,以及出售鹿奶制品及民族特色饰物,一年下来,布冬霞的经济收入可观。

次列车王嵬/摄

萨娃家也留了几十头驯鹿在山上,家人为了饲养看护方便,有时也在山里搭棚居住。萨娃只要一有时间,便会坐着火车回山里看望家人和她的鹿。这个春节,萨娃大包小包带着生活用品和鹿饲料,来到车站准备坐车上山。“下午一点多,开往内蒙古海拉尔的那个车正好在根河车站停。带着给自己买的新衣服,还有刚打的列巴,上山去看我的鹿,再给山上的家人送点粮食。”

萨娃乘坐的火车是从内蒙古满归开往海拉尔的次列车。这趟车开行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最低票价只要1元钱的公益慢火车。20多年来,一直为生活在大兴安岭的人们提供着服务。根河车站负责人徐强说:“鄂温克老乡有很多生活在根河下边的几个乡镇,他们的医疗、购物都要到根河,根河车站为了给他们提供温暖、舒适的乘车环境,还延长了五个小时的候车时间。”

为了方便鄂温克族旅客的出行,铁路部门在各车站还建立了鄂温克族旅客的亲情联系方式,日常为他们查询乘坐车次时间、换乘车次地点,帮他们提前购买车票、带药及生活用品,全力满足鄂温克族旅客的出行需求。

对于鄂温克族来说,这趟公益慢火车不仅是他们往返于大山和城市之间的主要出行方式,更寄托着他们对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惦念和情感。

大凉山里的“和谐号”次

在我国的大西南,有一趟“小慢车”,从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开通运营了50多年。这趟编号为次的列车,往返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普雄站与攀枝花市之间,全长公里,历时11小时4分,经过27个站点,全程票价最高25.5元,最低只需要2元,而且,价格几十年没有变过。

这条线路曾经串联起了国家级贫困县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穿越了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在过去千百年里,受制于交通的闭塞,这里曾被认为是“中国最穷的地方”。甚至直到今天,铁路沿线的一些小站都还没有通公路,“小慢车”仍是当地百姓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桥梁。无论是赶集采购,还是贩卖商品,抑或是远方求学,对于当地人来说,这趟“小慢车”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次列车的列车长叫阿西阿呷,是一名彝家女子,在过去的25年里,她每周都要在普雄与攀枝花之间往返两次,次列车几乎是她的整个世界。阿呷说,次列车上,一般很少能看到外地的旅客,乘客几乎都是沿途的百姓,很多乘客和她都是老朋友了。阿呷每次穿过车厢,迎接她的都是此起彼伏的打招呼声。

阿西阿呷说,“慢火车”养活了一批小贩,有不少老乡利用“慢火车”往返,来赚取中间的差价。52岁的布尔依哈算是这些小贩当中成功的代表,他常常乘“小慢车”去冕宁采购大米和白菜,再坐“小慢车”拉回普雄,老婆和儿媳负责在普雄市场上卖,三人一月能赚1万多元。布尔依哈说,他们家一年能赚十几万元,除开支能存下7到8万元。靠贩卖大米、白菜,布尔依哈成为了村里的“土豪”,他很自豪。带着上千斤的大米和白菜,布尔依哈来回火车票仅需10元,如果没有“小慢车”,光汽车费就要元,并且花费的时间也要好几倍。

车厢里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牲畜和行李。为了方便群众储存货物,车厢甚至做了专门的改造,每节车厢的两头拆除了两排座位,用于堆放行李和货物,列车上还有一节专门运牲畜和大件行李的车厢,专门用来运送村民携带的鸡、鸭、鹅、猪、羊等活物,最多时装了86只羊、8头猪和62只鸡。每逢彝族新年,这里鸡、牛、羊、猪的叫声此起彼伏,如同一个小型动物园,有时候甚至还有老乡拉马匹上来。

与高铁的商务风不同,“小慢车”的烟火气更浓。布尔伍莫乘坐次列车的目的是收购蕨菜,一趟车下来收购了多斤。与别的火车不同,买卖交易在“小慢车”上非常普遍,许多老乡甚至在下车前就把东西卖完了。在车上还能看到缠着头巾、怀抱小鸡仔的老大娘,拿着烟斗的老大爷,刚进完货的小卖部老板娘……老乡们在“小慢车”上聊天、交朋友、做买卖,热闹得像集市。

在列车上随处可见的,还有那些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彝族孩子,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是列车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位于西昌市的月华中学,距离“小慢车”经停的月华站不到1公里,全校有多名学生需要在每周五下午搭乘这趟慢火车,周日一早,孩子们再统一坐上这趟火车返校。为了让孩子们能赶上火车,学校甚至还为此特意调整了放学的时间。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他们打从记事起就坐着这趟火车结伴出行。15岁的吉克果果说,这趟列车就是她和伙伴的校车,风雨无阻,绝不晚点。而列车长阿西阿呷总是在路上对他们嘘寒问暖,有时候还会辅导他们功课,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小慢车”改变了乡民们的观念,阿西阿呷回忆说:“山里人对让女孩读书热情不高。小学一年级时,我们班有5个女生,二年级时就只剩两个了。”“小慢车”来到山里后,乡民们观念逐渐改变。“他们发现铁路工作人员里有不少女性。”渐渐地,坐“小慢车”的学生多了起来,男孩女孩都有。

除了扮演“致富车”和“求学车”的角色,有时候次列车还会成为乡亲们的“迎亲车”。老乡们有时候会乘着这趟火车迎亲、送亲。每逢这类喜事,阿呷也总会来上一嗓子给新郎新娘助助兴,老乡们也会跟着一起唱和,一起祝福新婚夫妇。

慢悠悠的火车,成了大凉山崇山峻岭间的“和谐号”。越来越多的变化降临在车里车外:女童们背上书包,踏上火车去上学;孩子们越来越习惯用普通话交流;年轻人走出大山,开创新的生活。一切,都在变得越来越好……

在复兴号以公里时速飞驰在神州大地的同时,那些在大山深处、偏僻山乡运行着的81对“慢火车”。乘客大都是乡民和学生,尽管常年亏损,但开行列数并没有减少,仍坚持以最低仅1元的票价,每日穿行在群山之中。人们管这些慢悠悠的列车叫“小慢车”,小和慢,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从小兴安岭乌伊岭开往佳木斯的次列车,已经运行了近半个世纪,全程公里,只需要25.5元,最低票价只有1元,被当地人称为铁路公交车。每年入冬后,大雪封山,这一趟“慢火车”是唯一与外界交流的方式。

穿梭于海拉尔至塔尔气间的次列车,与共和国同龄,是林海深处沟里小镇连接外界的唯一一趟旅客列车。9年发大水,沿线各个小镇被困近半月,是这趟车拉着大批救援物资驶进大山,解了百姓被困的燃眉之急。

太原至灵丘的次列车,往返穿行于山西东北部,单程公里,票价19.5元,学生票价10元,成为沿途农村孩子到镇上、城市里就读的最佳交通方式。很多孩子乘坐着这趟列车外出求学,走出大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宝鸡至广元的次“小慢车”穿越秦岭,铁路部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联系,不定期在车上举办种植养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小课堂,在车厢悬挂农林知识展板,传播最新农业知识,帮山区老乡种好地、打好粮。

往返于西安和延安、榆林之间的和次列车,除了有“农产品供求信息栏”和小书屋,甚至还贴心地配备了哺乳室……

哐当哐当的慢火车,虽然看起来都是绿皮车,实际上却并不千篇一律,各有各的故事和特色。如果高铁实现了中国发展的速度,那么“慢火车”传递的,就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穿梭的“慢火车”,循环往复;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永不停歇。

文章来源:《物流时代·资源与物流》年4月刊制作:吕家曦审核:马俊磊交流传播共享中国资源与物流领域的核心媒体及信息平台长按图片,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