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陆游两当诗《雪夜感旧》新辩
文/李永强
南宋,宁宗庆元三年(1),山阴(2),冬夜,大雪。
一位古稀老人,靠坐桌旁,手捻须髯、思绪万千,蜡油灯烛忽明忽暗,老人清瘦而又皴皱的面容上,镌刻着岁月的迷惘与的历史沧桑。略作沉思,老人铺纸、蘸墨,奋笔疾书: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3)
这位古稀老人,就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这一年陆游七十三岁,已罢归赋闲山阴八年,没有俸禄,每日里种地、读书,过着食不果腹──“老去饥羸惟恃粥”(4)──喝粥度日的生活;有时候无米下锅──“贷米东村待不回,钵盂过午未曾开”(5)──断米断粮;有时候借不到米“处穷上策更谁如,日晏犹眠为腹虚”(5)──干脆睡大觉。即使这样,诗人仍然念念不忘“国家四纪失中原”(6)的遗憾,不忘“一寸丹心惟报国”(7)的初心,更没有忘记“王师北定中原日”(8)决心,但就是“不见王师出散关”(9)而遗恨终生!
晚年的陆游,常常怀念自己戍边南郑(10)的军旅生活,怀念从军南郑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在从军南郑仅仅8个多月的时间,是诗人一生最为得意、最为快乐、最为精彩、最为辉煌、最为难忘的,是诗人“生的高潮、诗的高潮”(11)。在心为志、发而为诗,根据不完全统计,诗人直接描写或回忆南郑戍边、生活的诗词有多首,《雪夜感旧》便是其中之一。
句首“江月亭前桦烛香”:
江月亭:从陆游的《大安病酒留半日王守复来招不往送酒解酲因小饮江月馆》(12)和《上巳小饮,追忆乾道中尝以是日病酒留三泉江月亭凄然有感》(13)这两首诗可知,江月亭是大安军三泉县(14)一个名叫“江月馆”的小酒馆(也可能是客栈)。这个断定,在陆游的另一首诗中可以得到印证:《梦行益昌道中有赋》云“龙门阁畔千寻壁,江月亭前十里堤”(15),作者从诗词创作的角度,将“龙门阁”和“江月亭”联用,以达到工整对仗的目的。同时《梦》诗中“龙门阁畔千寻壁,江月亭前十里堤”和《雪》诗中“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兼有异曲同工之妙。
桦烛:用桦树皮做的灯烛。陆游在《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16)诗中有“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的句子,另具《本草纲目》记载“桦木似山桃,皮堪为烛”。古时贫寒人家,买不起油和蜡,就点燃树枝或树皮照明,由于桦树木质坚硬,桦树皮常常被用作灯烛。
句二“龙门阁上驮声长”:
龙门阁:乾道八年()春,陆游在前往南郑的途中,经过了绵谷(17),在那里他游览了“龙洞阁”,写下了《风雨中过龙洞阁》(18)一诗,对于“龙洞阁”钱仲联先生在《剑南诗稿校注》中是这样注释的:“龙门阁参见龙洞阁注”、“龙洞阁,在绵谷县”、“龙门洞,在四川保宁府绵谷县北,有三洞,自朝天程入谷十五里有石洞及第二第三洞,有水自第三洞发源,贯通二洞,水流出下合嘉陵江”。由此可见,陆游笔下的“龙门阁”、“龙门洞”、“龙洞阁”均为同一地方,即绵谷县龙门洞。
驮声:运送物资的牲畜发出的声音。
句三“乱山古驿经三折”:
乱山:这里指山势险峻,道路崎岖。
古驿:年代久远的驿站。
三折:即三折铺。乾道八年()正月,陆游在夔州(19)收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前往南郑,从夔州乘船沿长江逆水而上,行至万州(20)弃船徒步。在万州与梁山(21)之间有一座高梁山,山势巍峨险峻,道路崎岖难行,山上有座古驿站──三折铺,陆游在这里吃了午饭,稍做休息,环顾四面有感于巴山之险峻,写下了《饭三折铺,铺在乱山中》(22)一诗:
平生爱山每自叹,举世但觉山可玩。
皇天怜之足其愿,著在荒山更何怨。
南穷闽粤西蜀汉,马蹄几历天下半。
山横水掩路欲断,崔嵬可陟流可乱。
春风桃李方漫漫,飞栈凌空又奇观。
但令身健能强饭,万里只作游山看。
山路崎岖难走,但诗人即将奔赴前线、抗金杀敌的兴奋、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从军南郑,是诗人一生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之前诗人感叹自己“万里羁愁填白发”(23)、“投老方知行路难”(24),但现在“万里只作游山看”、“不妨青鬓戏人间”(25),诗人无论是国难当头心情、心理,还是对朝政的态度都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甚至认为自己回到了“少年”时代──“忆昔西征日,飞腾尚少年”(26),这是何等的豪情啊!
△陆游夔州至南郑路线图
句四“小市孤城宿两当”:
两当,《剑南诗稿校注》注释:“太平寰宇记:山南西道,凤州西五十里,本汉故道县也”。
乾道八年()三月十七日,陆游到达南郑,在王炎幕府中任“左承议郎、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主要负责办公室、机要、军事参谋和纪检监察等工作,陆游能文能武,熟读兵法且有做事公正、性情秉直,所以做这些工作,再合适不过了。
当时的南郑是西部防线重镇、入蜀咽喉,处于南宋抗击金兵最前线。建炎元年()金兵大举侵占中原、关中等地,爱国将领和百姓顽强抵抗。绍兴十二年()南宋、金划定以秦岭、淮河为界分治,但金兵觊觎江南及巴蜀之地已久,常常在边防线上发动侵扰军事行动。如在年2月,金兵元帅左都监完颜宗弼就率领10万铁骑,从凤翔府(今宝鸡)出发,取道大散关、凤州(今凤县、两当、徽县),直击仙人关(今徽县东南)。宋兵将领吴玠驻守仙人关一侧的杀金坪正面迎敌,吴璘驻守阶州、成州之间的七方关,随时赴援。仙人关之战,金兵大败,被迫退回凤翔府。
△公元年宋金仙人关之战
南郑所在的利州路,在绍兴十四年()时有东、西两路:东路包括兴元府(今汉中)、金州(今安康)、洋州(今洋县)、利州(今广元)、剑州(今剑阁等地)、阆州(今阆中)、巴州(今巴中)、蓬州(今仪陇等地)和广安军(今广安)、大安军及直辖三泉县;西路包括阶州(今武都、康县等地)、西河(今西河、礼县等)、凤州、兴州(今略阳)、文州(今文县)、龙州(今青川等地)等地。乾道五年(),时任四川宣抚使的虞允文上表,将利州东、西二路合并为一路,并把府址从广元迁到离抗金前线更近的南郑,这样不仅有利于信息情报的快捷传递、便于指挥,更有利于团结和稳定戍边军民。
陆游在南郑王炎幕府中,主要做了四件大事:
第一,谏言。陆游到南郑后发现主帅吴璘之子吴挺骄横残暴、跋扈奢靡、不听帅令、不服约束,就向王炎建议撤换,由吴玠之子吴拱接任,但是王炎为了平衡关系,没有采纳。
第二,献策。陆在到南郑后迅速投入工作,积极调查研究、勘察地形、走访民情、了解农耕等情况,经慎重考虑,提出了一套科学的、完整的进取之策:“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27)。但是“隆兴合议”之后,王炎积极主战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军事上坚持以防御为主,所以对于陆游的进取之策,也没有采纳。
第三,打猎。打猎一则是为改善伙食,二则是防止野兽攻击百姓。陆游在《独酌有怀南郑》一诗中有写捕熊、猎虎的情景:“秋风逐虎花叱拨,夜雪射熊金仆姑”;在《梦行南郑道中》(28)一诗中,诗人还写到了亲手刺杀老虎的情景:“眈眈北山虎,食人不知数。孤儿寡妇雠不报,日落风生行旅惧。我闻投袂起,大呼闻百步,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
第四,防秋。防秋,是指金兵常常在秋季草足马壮之时,发动南侵战事,宋兵在此时加强防御,阻击来犯之敌。参与防秋是陆游一生最为荣耀、终生难忘的经历,他认为“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29),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当兵打仗、报效国家。
乾道八年秋,陆游参加了这一年的防秋任务,他在《和周元吉右司过弊居追怀南郑相从之作》一诗中描写当时防秋的景象:“梁益东西六十州,大行台出北防秋。阅兵金鼓震河渭,纵猎狐兔平山秋”。也正是在这一年的秋天,陆游防秋途径两当,在两当驿(今两当县治辖区)住宿,以至于诗人罢归山阴怀念戍边生活时写下了“小市孤城宿两当”的诗句。
陆游不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武艺高超的剑客,他在《醉歌》诗中说自己“读书三万卷,学剑四十年”,所以陆游在南郑期间,常常身穿铠甲、跨上战马、手执长剑,“往者秦蜀间,慷慨事征戍”(30);西出散关、东出骆谷(今周至县西南)巡营瞭哨、探查边关:“朝看十万阅兵罢,暮驰三百巡边行”(31);夜探关中、收集情报:“结客渔阳时遣简,踏营渭北夜衔枚”(32);在关中抚慰大宋子民:“关辅遗民意可伤,蜡封三寸绢书黄。亦知虏法如秦酷,列圣深恩不忍忘”(33);甚至他们还和金兵发生了遭遇战:“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7)。
陆游参与防秋任务期间,“昔戍蚕丛北,频行凤集南”(34)频频行走于嘉陵道、故道(35),多次来往于大散关和南郑之间。他不仅路过了凤县的“鬼迷店”(36),夜宿过两当驿,他还住过“黄花驿”。陆游在庆元二年()写过《新菊·已过重阳十日期》一诗:
已过重阳十日期,菊丛初破两三枝。
自怜短鬓萧萧白,不似黄花驿里时。
作者在这首诗中加有“黄花驿在岐凤间,予尝过之”(37)的注释。黄花驿到底在现在的凤县境内还是在两当县境内,目前专家、学者尚存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陆游在参与防秋活动时,确实到过这里。
遗憾的是,乾道八年十月,王炎收到朝廷的调令,调离四川宣抚使,南郑幕府也随之解散。陆游在南郑的戍边军旅生活仅仅维持了八个月,就因为南宋朝廷的委屈求和政策而结束了,但是这八个月确实陆游一生最为难忘、最值得骄傲和怀念的时光。
△南宋利州路北段治图
句五“晚岁犹思事鞍马”:
晚年的陆游闲居山阴,任“祠禄”(38)闲职,但时时刻刻没有忘记克复中原之志,他怀念南郑幕府戍边的生活,他渴望北伐的胜利,“许国虽坚鬓已斑”(9)、“梦绕古战场”(《鹅湖夜坐书怀》),虽然老了,头发白了,可是做梦的时候都想着上阵杀敌、报效国家!
句六“当时那信老耕桑”:
可是事与愿违、世事难料,“大散关上方横戈,岂料世变如翻波。”(39)南宋朝廷“渭水岐山不出兵,却携琴剑锦宫城”(《即事》),皇帝昏庸、朝政腐败,诗人报国之志无法实现,只能“七十衰翁卧故山,镜中无复旧朱颜。一联轻甲流尘积,不为君王戍玉关。”(40)过着耕田、养蚕的日子。
句七“绿沉金锁俱尘委”:
绿沉,即涂有绿色的枪。金锁,即锁子甲。此句典出杜甫《重游何将军山庄》诗“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多年没上战场,那武器、铠甲早已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诗人的无奈和失望在《建安遗兴·其五》(41)诗中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绿沉金锁少年狂,几过秋风古战场。禁里都念闽蜂远,万人鼓吹入平凉。”
句八“雪洒寒灯泪数行”:
此句典出杜甫《舟雪洒寒灯》一诗。诗人一腔热血、满怀激情不能实现,只能在雪夜中、寒灯下感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42)、“渭水函关元不远,著鞭无日涕空横”(43)。
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陆游在绝望中辞世于山阴,享年85岁。临终前,他写下了绝笔名作《示儿》,以告后人。
△宋金秦岭-淮河分治界(公元年)
陆游在晚年,陷入了韩侂胄与朱熹、范成大等人之间的党争并交恶,以至于朱熹在修订《宋史·陆游传》时加上了“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的评语,认为陆游与“亲金”的投降派有染,使得陆游蒙冤百年。但一家之言难以盖之全,经过历史的检验、岁月的洗涤,我们现今看到的陆游,是一位活生生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他对内反对强权和投降,对外力主抗金,是一位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抗金事业的政治活动家。
陆游的诗,也是他一生政治生活的战斗记录,他的爱国主义诗篇,来源于他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和战斗生活,尤其是南郑戍边经历之后,诗人的诗风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他的“每一个字都从纸面上直跳起来,诗里充满了坚强的生命和胜利的欢笑”(11),浓烈的爱国情思喷薄而发,化作一篇篇豪健刚烈的诗章,去鼓舞、激励后人与侵略者战斗到底!
.5.15两当
------------
注解:
(1)宁宗庆元三年,公元年。
(2)山阴,今浙江绍兴。
(3)《雪夜感旧》收录于《剑南诗稿》第36卷。
(4)诗出《野兴》。
(5)诗出《贫甚戏作绝句》。
(6)诗出《山南行》。
(7)诗出《江北庄取米到,做饭香甚,有感》。
(8)诗出《示儿》。
(9)诗出《观长安城图》。
(10)南郑,今属陕西汉中。
(11)语出《陆游传》,朱东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年3月版。
(12)《剑南诗稿》,第3卷。
(13)《剑南诗稿》第29卷。
(14)大安军,相当于同时期的“州”,辖今陕西宁强县大部地区。三泉,今陕西阳平关,北宋、南宋中央直辖县,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中央直辖县。
(15)《剑南诗稿》第63卷。
(16)《剑南诗稿》第4卷。
(17)绵谷,今四川广元。
(18)《剑南诗稿》第3卷。
(19)夔州,今奉节。
(20)万州,今万县。
(21)梁山,今梁平。
(22)《剑南诗稿》第3卷。
(23)诗出《黄州》。
(24)诗出《沧滩》。
(25)句出《鹧鸪天·看尽巴山看蜀山》一词。
(26)诗出《忆昔》。
(27)句出《宋史·陆游传》。
(28)全名为《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既觉恍然,揽笔作此诗,时且五鼓矣》,《剑南诗稿》第14卷。
(29)诗出《独酌有怀南郑》。
(30)诗出《观秋夜感旧》。
(31)诗出《秋怀》。
(32)诗出《忆山南》。结客句指:获取金人侵占区的宋民写有敌情的帛书。踏营句指:夜探金兵营区,士兵口中衔竹或铜钱,以防喧哗惊扰敌兵。
(33)诗出《追忆征西幕中旧事》。
(34)诗出《顷岁从戎南郑,屡往来兴凤间,暇日追怀旧游有赋》。
(35)嘉陵道,在陕西省略阳县境内,接故道和祁山道沿嘉陵江通往川蜀的古道,为蜀道北段的主要线路之一。故道,陈仓至凤县折西南沿故道水河谷,经今两当、徽县至今略阳接嘉陵道、沮水道抵汉中,或经今略阳境内的陈平道,至大安驿接金牛道入四川。
(36)诗出《观秋夜感旧》“猿啼鬼迷店,马嘶飞石铺”句。《方舆胜揽》卷69记载“凤州:鬼迷店在大散关下”。
(37)《剑南诗稿》第35卷,《陆游集》第页。
(38)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
(39)诗出《题严州王秀才山水枕屏》。
(40)诗出《看镜》。
(41)《剑南诗稿》第11卷。
(42)诗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43)诗出《嘉川铺得檄,遂行,中夜次小柏》。
参考文献:
1、《陆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年11月版。
2、《剑南诗稿校注》,钱仲联,上海古籍出版社,年9月版。
3、《陆游传》,朱东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年3月版。
4、《陆游传》,郭光著,中州书画社,年5月版。
5、《陆游汉中诗词选》,孙启祥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年9月版。
6、《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年12月版。
图片来自网络
地图选自《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年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