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每日甘肃网」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李旭春摄影报道
12月1日凌晨4点,陇南市徽县永宁镇郭坪村周家小院里,村民周永西、郭静夫妻穿好围裙,戴上套袖,走进家里的挂面加工坊,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每年立冬后,周永西、郭静夫妻都特别忙碌,周永西一边忙着手头的活计,一边说;“我家挂面手艺,是老祖先流传下来,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和面、开条、盘条、发酵、抻条、上竹、扑粉、晒面等18道工序,用的是自家种的十多亩绵阳19号小麦面粉,不含任何添加剂。”
问及为什么继续坚守这门传统手艺,“多年的手艺舍不得丢。‘小车不倒只管推’,只要能动就要干下去。”周永西坦言,他也像许多老手艺人一样,担心“后继无人”,因此对慕名而来的求学者,总是倾囊相授。
周永西告诉笔者,手工挂面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就有对挂面的记载,当时叫作“须面”。徽县志记载,手工挂面起源于明朝年间,兴盛于晚清。最早,分布于永宁、柳林、伏镇等地,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世代相传,久盛不衰。因当地手工挂面有着其复杂的制作工艺,所以当地人称会挂面的人为“面匠”。村民们也凭借着“手工挂面”这门手艺,足不出户就走上致富路,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责任编辑:宋菲菲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