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宝极河山集:《故国背影——宕昌羌人的历史奋争》策划:刘恩华王皓马昱东执笔:马昱东39有读者问我你怎么那么爱写两当啊,好几节内容了还在两当晃悠,你早把曹操给忘了吧?曹丞相肯定忘不了,公元年曹丞相攻打汉中张鲁的事更忘不了,只是对我来说这事也就是一根线而已,线头在手里,啥时候想拽也能拽回来,这会还不想拽呢,就让他和他率领的大军在大散关附近的故道上匍匐前进或埋锅造饭吧,我还继续写我喜欢的两当。喜欢两当是有缘由的,首先两当是陇南九区县中最干净、最整洁、最宜居的“深呼吸小城”,由于人口少也没有堵车,相较而言,武都、成县、徽县、礼县、西和就太过于繁华,而康县、文县地处深山大沟目前交通不是很方便,当然最爱的还是故乡宕昌,毕竟是养育了自己的故土,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那份热爱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我们宕昌因为官鹅沟景区大开发的缘故,正在发展成为陇南乃至甘肃的明星旅游城市。喜欢两当的第二个原因是极为重要的故道文化,若自周代算起这故道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要比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历史还要早一千多年,要比东西穿越陇山的陇关道(也称为秦道)还要早数百年之久,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还有比这更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道吗?在这条联通西北与西南的漫长古道上,两当始终是无法替代的重要交通节点,这是由其地理位置决定的,今天我们就从故道地理交通角度分析和推理秦置故道县故址到底应在哪里。不管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还是曹操在公元年征讨汉中,乃至诸葛亮在公元年二次北伐中原,都是走的沿故道进军路线,无论他们南来还是北往,攻占故道县是打通故道交通线实现战役目标的首要任务,原因无他,“秦陇之捍蔽、巴蜀之噤喉”这是对秦汉故道县地理位置重要性的最准确描述,因为这个原因诸多历史文献都有不同时期不同将领领兵攻占故道县的相关记载,一般都用“拔故道......”这个词,感兴趣的自己可以找找资料。为何秦汉故道县地理位置如此重要,因为这个故道县基本上处于大十字路口,往东出大散关越秦岭可达关中,往西可达今日成县、武都及甘南地区,往北可达天水、陇西陇中等地,往南可达略阳、汉中及巴蜀。做个炒花生、炒栗子、炒瓜子一类的小买卖都想凑到十字路口,所以不管大小只要是十字路口那就很金贵、很重要,可能全地球都是这个规律,既然地理位置如此重要,秦国在设置故道县时其治所的选择我猜想必然是越接近十字交叉的中心位置越好吧!除非有极为特殊的原因,这是一个符合常理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凤县境内的凤州至双石铺一带显然明显偏东,如在此区域设置故道县治并不利于对这个大十字路口的控制,最合适的位置应该是今日徽县的伏家镇至银杏树镇一带,很遗憾,两千多年前的秦王他不听我的建议,今日徽县境内任何地方都没有与秦故道县有关的历史记载,连个传说可能都没有,所以秦故道县治故址必在今两当或凤县境内。从地理交通角度分析,我们退而求其次,今日两当县城关广香镇应是秦故道县治故址的第二选择,不过还是很遗憾,广香镇的历史沿革是非常清晰的,公元年北魏孝文帝设置固道郡领两当、广乡(乡疑为香之讹转)二县,这个广乡县治就设在今广香镇,而第一次以“两当”命名的两当县治就在今两当杨店镇,并且是郡县同治,杨店在公元年不叫杨店镇,而是“固道镇”,这是变“故”为“固”的缘故,北魏固道郡治也设在那里。那这个“固道镇”(今两当杨店镇)是否就是秦置故道县治故址所在地呢?很多人不同意,我同意,我同意的理由如下:首先虽然杨店镇也不在上述大十字的中心位置,但与凤县的凤州至双石铺地区相比,还是更加接近这个十字中心,在古代可能相差一日或半日路程,更容易实现对东西南北几个方向的军事与交通控制。其次,杨店镇更加接近故道全程中最为险要的青泥岭,无论因军事需要指挥大军翻越青泥岭,还是商贾百姓因生机而奔忙于青泥岭上,在翻越前或翻越后有一处相对安全、物资丰富的城镇进行休息和补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这个可以提供有效补给的城镇距离青泥岭是越近越好,古往今来莫不如此,往往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区就很容易形成城市。我同意两当杨店镇是秦置故道县的第三个理由是因为只有将故道县治设在这里才能更好的满足统治者的管理需要,我们在前文已经交代,秦置故道县的县域范围非常大,几乎包括今两当、凤县全部,留坝县一部,最重要的是当时河池县(今徽县)尚未设置,因此今徽县永宁镇等东部地区可能都在故道县管辖范围之内。在陇南地区包括两当、徽县、成县在内的“成徽盆地”无疑是最为富饶的一片沃土,因为优越的地理条件为农耕文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在两千多年前“成徽盆地”人口数量必然要远高于嘉陵江河谷地带的凤县地区,也就是说秦置故道县要管理的人口可能大多分布于县境西部地区而绝非在东部的嘉陵江河谷地区,我们静静地想一想,你要统治的老百姓在西部,你却把县城给弄到了东部,这合理吗?显然不合理。除了以上理由,我还有第四条理由,秦置故道与设置于今日宕昌的羌道一样,都是为了统治管理羌氐各族的县级政权机构,在秦国尚未统一全国之前,秦人以今日礼县大堡子山地区为核心,与主要分布于陇山以西的羌氐部族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血腥战争,因此秦置故道县(陇西郡管辖)需要考虑的首先是军事和战争的需要,又因为武都郡和河池县的设置是迟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年)的事情,如果秦人将故道县治所放在今凤县之凤州至双石铺一线,试想一旦境内羌氐有事,该地远离陇西郡核心地区,东部又有大散关秦岭之险,必将沦为一座孤城,如何协调防守?因此从两千多年前秦国军事布局来看故道治所越往西越有利,越往东只会弊大于利。我同意秦置故道县故址在今日两当杨店镇这个观点的第五个理由来自水文,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年的一场洪灾说起,首先声明我无意揭开任何一块历史伤疤,仅仅只为就事论事而已。今日凤县城关双石铺镇、凤州镇一线地处嘉陵江河谷江水冲积形成的川坝地带,这种地势在秦岭以南山区极为常见,极易遭受水患,年、年和年凤县都遭受了洪涝灾害,特别是年极为严重。年8月,陕西关中西部和陕南地区连降大雨、暴雨,月降雨量凤县毫米,8月14日至23日连续降雨10天,降雨量为常年同期的4~6倍,由于连续降雨,水土饱和,致使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山体滑坍,泥石俱下,酿成重大洪涝灾害,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中,凤县、太白两县死亡人,冲毁耕地12万多亩,滑坡面积有50多万亩,损失财产价值约一亿多元。受洪涝灾害影响宝成铁路宝(鸡)广(元)段发生水害处,37个区间,因水害中断行车32个,冲毁桥梁17座,有7孔梁体坠入江中,嘉陵江11号大桥,3个桥墩折断,4孔钢梁被洪水推入江中,1孔冲离桥台米,2孔不知去向,13座隧道成了“泄洪道”,洪水高出轨面3.5~4米,有3名职工在隧道内被洪水冲走而失踪,泥石流漫道53处,红花铺站内流泥漫道近5万立方米,堆积厚度4~5米,股道和7辆货车被掩埋,桥涵淤积堵塞处,山体堑坡坍方处,公里米~米处坍方,砸死职工13人,路堤滑坍下沉45处,全段总计土石方量万立方米。这场灾害最终导致宝成铁路改线,为了进一步了解灾害情况我们再来看一组当时的资料图片。为何在这一地区会出现如此巨大的洪涝灾害?除了特殊气象及森林遭受破坏之外,凤县双石铺、凤州一线所处的地势也是重要原因,我们从以下两张照片就能直观的了解凤州、双石铺所处的地理情况。由以上照片可以看出,无论凤县凤州镇还是双石铺镇都处于嘉陵江河谷地带,基本都是两山夹一江的地形,这种地形一旦爆发洪水,形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陇南市府所在地武都也与此类似,既然极易遭受水患为何还要临水建城?原因在于随着社会的发展山区极为有限的土地无法承载人口的迅猛膨胀,必然要寻找更为广阔的土地作为持续发展的空间。古人对于水患是有足够的认识,否则我们这个民族就不会有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至今,但古人对于河流的治理也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即使完成了都江堰建设工程的秦国那也不可能对版图内的所有河流进行有效治理。我猜想秦国在设置故道县时,其治所设在哪里有没有水患必是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因为在两千多年前,这一地区的人口尚不可能达到必须要甘冒水患风险临水建城的地步,今天我们在嘉陵江、白龙江流域很多河谷地带穿行,都会发现居住在半山腰里的山村,这种生存模式一方面是耕种田地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是避免洪涝泥石流灾害的最好选择。与凤县双石铺、凤州相比,两当杨店镇距离嘉陵江尚有五、六公里的距离,这就能够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水患,而流经杨店的红崖河因其流程较短,其流量与嘉陵江相比应该存在较大差距,尚不足以构成潜在水患,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选择杨店镇作为故道县治所在地具有明显的水文优势条件。可能有人会问,你嘚啵嘚啵的说了一大堆,为何还有很多人认为秦置故道县治故址在凤县境内呢?我在上一节内容中已有阐述,持这种观点者主要的依据是郦道元《水经注》中的那段记载,来吧我们复习一下。“浊水又东南与河池水合,水出河池北谷,南径河池戍东,西南入浊水。浊水又东南,两当水注之。水出陈仓县之大散岭,西南流入故道川,谓之故道水。西南径故道城东,魏征仇池,筑以置戍。与马鞍山水合。水东出马鞍山,历谷西流,至故道城东,西入故道水。西南流,北川水注之,水出北洛埿山南。南流径唐仓城下,南至困冢川,入故道水。故道水又西南历广香交,合广香川水,水出南田县利乔山,南流至广香川,谓之广香川水。又南注故道水,谓之广香交。故道水又西南,入秦冈山,尚婆水注之。山高入云,远望增状,若岭纤曦轩,峰枉月驾矣。悬崖之侧,列壁之上,有神象若图,指状妇人之容。其形上赤下白,世名之曰圣女神,至于福应愆违,方俗是祈。水源北出利乔山,南径尚婆川,谓之尚婆水。历两当县之尚婆城南,魏故道郡治也。”这段记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其一,如果我们确定共同发源于利乔山的广香川水就是今日两当水,尚婆水就是今日红崖河,那么“浊水(青泥河)又东南,两当水注之”中的两当水又指哪条河流?其二,今日红崖河先于两当水注入嘉陵江,为何在《水经注》这段记述中是广香川水先注入嘉陵江、尚婆水后注入嘉陵江?其三,如果流经今日两当城关广香镇的两当水就是《水经注》这段记载的广香川水,那么按照这段记述,同样发源于利乔山的尚婆水所流经的尚婆城就应在今日两当城关西南方向,并且还是北魏所置的固道郡治所在地,这显然是时空混乱的一个表述,因为发源于利乔山的两条河流中的红崖河若是尚婆水无疑的话,它流经的尚婆城只能是今日杨店镇,而杨店镇就在两当城关以东十数公里处,怎么会漂移到其西南方向?其四,在这段记述中自今日凤县安河汇流嘉陵江以后,有一条源自北洛埿山南的北川水注入故道水,而且这条北川水还流经唐仓城下,到了困冢川才注入故道水,安河汇入嘉陵江的凤州镇向西一线我非常熟悉,自凤州镇至杨店镇除红崖河之外再绝无大的河流注入嘉陵江,《水经注》所述之北川水到底是那条河流?其流经的唐仓城、困冢川又是哪座城?哪个川?综合以上分析,《水经注》的这段记载至少是有瑕疵或不确切之处,因此按照这段记述中的“水出陈仓县之大散岭,西南流入故道川,谓之故道水。西南径故道城东”就轻易做出秦置故道县故址在凤县凤州镇至少是不严谨和令人存疑的。但是,两当杨店镇是不是就一定是秦置故道县故址我也没有直接依据,说好听点我啰嗦好几天这叫辨析,说难听点这叫连猜带蒙,您不要介意,我想要的不是最终结论,而是可能会就秦置故道县故址问题持续进行的争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