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嘉陵江潺潺流动,清风拂过两岸的迤逦山岭……冬日的徽县,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干劲在奔腾,活力在澎湃。青山绿水捧金献银,历史文化皆为胜景。徽县厚植生态后发赶超潜力,深刻践行“两山”实践,对标对表“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县域发展定位,不断提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全国绿化模范县”“绿色矿山”“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最美银杏村落”“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一张张名片越发闪亮。△徽县县城。从农田到工厂,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从人工到“智能化”发展……近日,陇南市融媒体中心“和美新陇南”年发展成就主题宣传全媒体集中采访组走进徽县一起倾听关于“绿色”和“发展”的故事,感受这座城市发展的强力脉动。(一)红豆杉、落叶松、华山松、白皮松、油松……在往徽县高桥镇黑松村至郭台村的途中,一行行整齐排列、枝丫见绿的苗木,让这片土地在冬天更有灵气。放眼全县,森林覆盖率77.97%,封山育林2.82万亩,建设绿色长廊55公里,义务植树85万株,植绿种绿34.52万平方米……秉承“两山”理念,徽县与山水共情,初心不改,始终坚持以绿为底,用山的灵气、水的秀气,持续做活“绿色”文章,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增添更鲜明、更厚重、更牢靠的生态底色。△徽县苗木基地。以苗木产业为例,近两年来,徽县紧抓国家扶持林业发展、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政策机遇和徽县“国家珍贵树种繁育示范县”的优势,把苗木产业作为重要经济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现如今,全县稳定培育的苗木品种已达到12大类58个,挖掘培育以“徽县银杏”“中国红豆杉”“徽县良种侧柏”“造型火棘”等乡土树种为主的苗木品牌4个,全县苗木面积巩固在15万亩左右。而在养殖产业上,一个个青山环抱的山谷里,拔地而起的生态立体养殖基地格外醒目。“通过安装除臭通风系统和全量化收集养殖粪污,实现了养殖污染的‘零排放’,创造出了更多‘绿色’价值。”徽县畜牧兽医站站长蔡应生说。△金徽矿业绿色矿山。冉创昌摄作为工业大县,徽县积极推进工业领域用能高效化、低碳化、绿色化,创建金徽矿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洛坝集团、澳德公司实施矿山绿色化改造,力争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步入金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不闻机器轰鸣,不见“乌龙”腾空,但见花红草绿、绿树成荫,犹如置身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如此美景,是这家享有“全国绿色矿山第一矿”美誉的矿业公司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先行”的生动诠释。“是工厂,也是景区!”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服务中心事务经理李锴自豪地说。作为全省特色酿造产业链链主企业,金徽酒业将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厂区建设有机结合,打造了集白酒生产、绿色生态和历史人文于一体的“花园式”工厂。从“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从“绿色产品”到“国家级绿色工厂”,在绿色理念之下,金徽一直在路上。△徽县三泉村。冉创昌摄绿意,一路蔓延。站在徽县大河店镇三泉村田园综合体的制高点环顾四周,连片的田园里,栽植的各种观赏性植被成行成垄,随着山势的起伏,错落有致地排布着。“开窗见绿,推门即景。”来这里旅游的范毓梅说,“见惯了城市的钢筋水泥,乡村秘境便显得格外珍贵。住在青山绿水中,白天看小桥流水,夜晚赏满天繁星,都不想回去了。”(二)自动投料、感应喂水、恒温圈场、流线养殖……记者走进位于徽县城关镇王庄村的徽县兴疆牧歌养殖有限公司,通过监控系统看到的“智能养猪”景象令人惊喜。一排排低架碳钢架网床整齐排列,喂养车间采用全自动投喂系统和感应饮水器;两侧分别安装风扇和水帘,通过智能调控可保证猪圈恒温……“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智能养殖模式,前景十分被看好。”公司负责人廖忠江介绍。目前,徽县4个万头以上养殖场创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配套自动投喂、降温采暖、消毒防疫、储存转运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等设施设备,提高生猪智能化养殖水平。△智能化圈舍。值得一提的是,徽县还在不断扩充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规模,已成功入选年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泥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金徽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山庄、李寺、银峡、岳王四个产业园等初具规模。大力实施“强科技”行动,徽县正以追风逐日的姿态踏上“含智量”快速发展的新赛道,推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优化升级。金徽矿业郭家沟铅锌矿对矿山地质板块、采矿板块、安全管控等方面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了矿业开发互联化、物联化、数字化、感知化和智能化,从而确保矿山安全生产,提高矿山生产效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矿山”。在金徽酒业,记者看到在已投入使用的一条智慧包装生产线上,机器运行有条不紊,一瓶瓶包装精致的美酒“新鲜出炉”,运往全国各地。“四条生产线全部投入使用后,产能将从每小时瓶提升到每小时瓶。”车间负责人说道。△金徽酒业现代化的包装车间。数字科技的不断创新突破,也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给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旅游体验。去年国庆节,徽县花映三泉生态旅游景区智慧电子导览功能正式上线。“以前在景区游玩去下卫生间都要问人,现在好了,只需在手机上一按,语音讲解、线路推荐、位置查询等等这些全都一清二楚。”游客李晓红说道。△徽县花映三泉生态旅游景区智慧电子导览功能。图源网络行走在金徽大地,勇于变革敏锐创新的故事随处可见,徽县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强科技”成绩单:登记科技成果3项,建成—科技型企业培育库,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3户,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2家;科技成果《薄壳山核桃高效生产体系建立与推广应用》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今年1-10月,全县5G基站达到座……(三)旋耕机的轰鸣声,让昔日“沉睡”的山村撂荒地重焕生机,.53亩撂荒地,变成了“致富田”;膘肥体壮的生猪,带动着全县养殖产业的发展。“从目前畜牧养殖的规模来看,全县已经达到了人均80斤牛肉、2头猪,4只鸡,5斤蜂蜜、5盘蛋的畜产品拥有量。”蔡应生自豪地说:“畜牧产业已经撑起了全县粮食安全‘半边天’。”田野,孕育着丰收的希冀;农业,走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近年来,徽县的特色山地农业不断焕发新活力、释放新潜能: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值突破33亿元;各类畜牧产业产值达到8.6亿元……△徽县智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李董摄农业不断提质增效,工业亦是不遑多让,发展更有“含金量”。“徽县已形成白酒酿造为引领,有色冶金、新型建材等多元发展的工业体系。”据介绍,金徽酒与金徽矿业2家企业均已在A股主板上市。截至年,金徽酒业累计销售额超过亿元。窥一斑而知全域。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6%;工业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一;金徽矿业、宝徽集团、金徽酒业入选年全省民营企业50强……△金徽酒业。山水林田皆是资本,绿色宝藏亦是“钱库”。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低……曾经,贫困如同抬头就可见的大山,横亘在稻坪儿女面前。现在的稻坪村变了样——上百年的古民居住进了“外地人”,大山深处的人家开门迎客吃上了“旅游饭”……“这样的日子梦里都梦不到。”卖油茶的“炒茶大姐”尹玉珍说,过去守着大山过着苦日子,没想到现在这方山水却成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有同样感受的还有田河村村民秦丽萍,“随着‘银杏梦谷’的建成发展,村里的环境好了,游客越来越多,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节会的时候一天能挣元左右。”她说。“好风景”变成“好钱景,文旅产业正逐步成为徽县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县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7家,星级农家乐家,“一区一线两圈多村”的旅游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商业、康养、消费等多业态相辅相成。截至11月底,全县共接待游客.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23亿元。△徽县田河村吸引众多游客。徽县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累计培育各类电商主体家,发展电商企业(合作社)52家,跨境电商4家,带动农村生态产品走出大山,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优势是徽县最鲜明的特色、最核心的战略资源,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基础。”徽县委书记张立新介绍,将不断以生态优先为导向增加“含绿量”,以绿色发展为指引提升“含金量”,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大做强,不断积蓄发展新动能。追“智”逐“绿”,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徽县的美好图景值得期待!(文/记者杨丽君肖红尚敏贤)编辑:赵凌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