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我差不多走过了一大半歙县的乡镇了。
再次想起徽州古城前景观石上“梦里徽州”四个大红字。
当时责疑,红色大色块,往往用在皇宫的廊柱、部分寺庙的墙面上用来渲染庄重、威严;或者用在大漠深处的石崖上导向能作用发挥到极致,在山水丽秀的地方,一般很少用而且红字似乎也很难跟“梦”走近。
难道歙县的梦境有别于他乡异地?
当我去金川大光明顶·搁船尖风景区,到三阳镇口上,要拐进山里时又看到了石壁上有红色大字,我特意多看了一眼,想着看清楚字的内容外顺带感受一下红字所产生的感染力。“东方瑞士”?我又追了一眼,没看错,就是“东方瑞士”。
我知道郁达夫先生曾誉三阳为“东方小瑞士”。但是,里面有个“小”字,之间的距离何止千万之遥。
瑞士旅游资源丰富到有世界公园的美誉,它又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徽县即便跟瑞士一样旅游资源丰富,也没有到相提并论的高度吧。
在我爬上巧石林立、峰林耸翠、飞岩流瀑的福泉山,向搁船尖攀登的途中,眺望着这片被誉为中国最神奇的喀斯特地貌群时,在体力没有透支的情况下歇息了。“梦入徽州”、“东方瑞士”二组红色大字,像是跟我上山了,要伴我形影相随了。我不由地想要整理一下思绪了。
歙县开埠以来,地域因素始终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山多地少,产出不足以供,有老话,“生在徽州,前世不修,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历史上的徽州人如同今日的浙江人一样跑遍了大江南北,创造出了“无徽不成镇”的奇迹。在明代中叶至清乾隆末年的余年间,徽商的商业成就是中国之最,其商界地位比如今的浙商有过之而无及。
改革开放以来,歙县的发展再次招致了瓶颈,歙县既没有批量的“工业园区”用地又成不了“金融中心”,秀丽的山河成了投资人心目中的“荒凉之地”。歙县的青壮人再次“往外一丢“了,出外务工,出现了裁缝之乡、泥匠之村……
一个人在逆境中,会有不期而至的机遇,这是人生常态也是人生本该持有的旋律,一个城市也是如此。歙县虽然在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相对滞后了。但是,也正因为发展速度慢了半拍,避免了“浮躁”,国内许多地区大拆大建中不知有多少历史建筑文物名胜遭受了灭顶之灾,等到他们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时,再回头惦念那些无价之宝时,宝贝早已烟飞云灭了。
歙县相对来说乡、镇、村的建设置后,加上徽州人祖上就有崇文好儒的传统,保护文物意识就强于异地他乡。就保护历史文物而言,歙县所做的工作还是卓然成效的。
之至于在外的歙县人看到某地景区在建设中,会颇为不屑地说,里面没有几件真东西,哪像我们家乡,俯手皆是“老物件”。即便早几年,有外地人到歙县收购徽派建筑及其它文物其中包括上海浦东那位企业家,他们收藏虽然也达到了一定的量,但是从整个歙县地区来看能评上等级的文物大都幸存了下来。这些徽派古民居、古牌坊群、古祠堂、等历史文物印证着徽州文化辉煌的过往,交融于山清水秀之中,歙县的文旅资源难以估值了,殊胜之地的地位日益显现,加大力度发展旅游业的契机应运而生了。
一幅前景朗朗景致清丽歙县的发展巨幅,在徽州大地上舒展开来了。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资源优势,将旅游项目集群化,创建国内顶级、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区的蓝图徐徐正在展开。
我恍然大悟用红色字来抒写“梦入徽州”才能明志致远,才能回肠荡气,“东方瑞士”是色彩炽热的期许、愿景。
歙县将迎来史无前列的历史机遇,将成为中国东海岸的一块福地,若干年后必定再度辉煌。
在此,祝歙县人新年快乐。来年我们继续游歙县。
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