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在甘陕川交汇地带的璀璨明珠——陇南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独树一帜。这里是甘肃省全境属于长江流域的瑰丽之地,融汇了北国的雄浑磅礴与南国的温婉秀丽,承载着厚重深远的传统历史文化和熠熠生辉的红色记忆。鉴于此,我们深入挖掘并创意呈现陇南文旅资源的独特魅力,提炼出二十四宝体系,包括历史四奇、文传四韵、民俗四秘、地产四珍、美食四味以及技艺四绝。本文着重聚焦文传四韵篇章,引领读者一同品味陇南的文化精髓。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传四韵之“西狭颂碑”,这座镌刻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年)的《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又称《李翕颂》或《惠安西表》,位于今日陇南市成县西郊的天井山麓鱼窍峡深处。这部历经余载风雨洗礼仍保存完好的摩崖石刻,不仅是我国隶书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且以宏大的叙事笔触生动再现了李翕太守开凿西狭道路,造福百姓的感人功绩。《西狭颂》与《石门颂》《郙阁颂》并称汉隶三颂,而它以其原貌保留完整,字体雄浑沉稳,布局精巧,图文并茂的特点,被梁启超先生在《碑帖跋》中赞为汉隶正宗之作,充分体现了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再论文传四韵之“秦风吟唱”,陇南这片土地孕育了秦王朝的崛起,礼县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见证了秦人从这里走向强盛,统一六国的历史足迹。《国风·秦风》作为《诗经》中独具特色的秦地民歌,不仅展现了古代秦人的生活风貌和情感世界,更以其豪放激越、悲壮深沉的旋律赋予了秦文化别样的精神气质。尤其是那句脍炙人口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如同一幅跨越千年的水墨丹青,勾勒出西汉水边那一抹深情而又迷离的诗意画面。
接着走进文传四韵之“李杜诗篇”的时空隧道。青泥岭,如今的陇南徽县铁山,曾在唐朝时期设立过青泥驿站,成为连接秦陇与蜀地的重要通道。李白在这条崎岖险峻的古道上留下了不朽的《蜀道难》。诗仙挥毫泼墨,借巍峨青泥,绘就了一幅蜀道之难登天般壮观景象,让人震撼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旅途的艰辛不易。同样,杜甫也在陇南的成县,也就是古时的同谷,写下众多流传千古的诗篇,其中《凤凰台》和《同谷七歌》堪称经典。尤其在成县杜甫草堂这一历史悠久的遗址,我们可以追寻到诗圣在战乱流离中的深深足印,感受他在困苦生活中对陇蜀大地独特景色的细腻刻画。
最后聚焦文传四韵之“书圣谱系”,在陇南两当县博物馆中珍藏着一件稀世文物——《王氏族谱》。这份族谱始于南宋朱熹撰写的序言,详细记录了自周朝太子姬晋至清代嘉庆年间王氏家族绵延六十五世的血脉传承,其中书圣王羲之位居第三十三世。琅琊王氏一族源远流长,于晋代达到鼎盛,涌现出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诸多宰辅重臣、后宫佳丽和文学巨擘,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令人瞩目的家族传奇。这份在清嘉庆二十四年前后编纂完成的族谱,历经数百年光阴流转,最终在两当县得以发现,不仅填补了王氏家族向西迁移甘肃地区的史料空白,更因其极高的学术价值成为了研究古代家族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
综上所述,通过对陇南文旅资源二十四宝中“文传四韵”的深度挖掘与全新诠释,旨在展现这片地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同时凸显其在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独特地位。每一处文化遗产都犹如一颗璀璨的珍珠,串连起陇南悠远的历史脉络,吸引着广大旅游爱好者和文化研究者进一步探索与体验这份华夏大地的独特韵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