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封闭针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818/9329006.html

从灾后重建到脱贫攻坚,徽县把老百姓的事始终放在首位,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渠道”的发展格局,打出了一系列政策推动、资金扶持、产业带动的脱贫攻坚“组合拳”,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村子叫稻坪村,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很难想象,这座有着多年历时的古老村落曾是靠天吃饭的烂泥村。

徽县稻坪村村民尹玉珍:我们村子以前就是穷山恶水,走的路这么宽的一点,这是(明朝)嘉靖时候的房子,烂得不像样子,以前我们吃的包谷面巴巴馍,现在叫窝窝头。

年,稻坪村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村,破旧的土坯房随处可见。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是稻坪村的真实写照。由于底子薄,重建和外迁成本高,走不了、难留下成了稻坪村脱贫的一道难题。

徽县稻坪村村支部书记尹守明:我们打造之前,想着易地搬迁,但是好些农户也不愿意接受,如果拆,重建农户也接受不了,拆了选址重建的话群众经济上也比较困难。

稻坪村群众居住的大都是古民居,最久的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经过反复探索,当地充分挖掘古村落文化,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对全村进行升级改造,让百年的古村落焕发出新活力。

徽县住建局局长闫君琪:注重古村落的挖掘保护,邀请国家住建部的专业人员到现场分别对古村落的项目进行逐户,有保存价值的挖掘和改造工作,以修旧如旧的方式,首先修建成安全住房,最后成为一个有保存价值的尹家老宅的房式。

村民尹玉珍的家是一座四合院,不仅宜居,也为发展旅游创造了条件。不久前,尹玉珍加入了村上的旅游合作社,除了拿到分红外,还在家门口销售起了手工炒油茶,凭着两份可观的收入尹玉珍脱了贫。

徽县稻坪村村民尹玉珍:国家给我配一股,我自己入了一股,到分红的时候就给我分元钱(一年),再加上我炒茶,去年农历五月开始,到现在卖了一万多元。

记者何欣璟: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陇南市徽县嘉陵镇稻坪村,这里曾经是杂草丛生的荒坡,现在已经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自从建成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这里已经接待了20多万的游客,实现了旅游收入90多万元,其中有80多户群众从这些旅游收入中获得了红利。

目前,稻坪村已经探索形成了“美丽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网红桥、彩虹滑道、真人CS等游乐体验项目的正式运营,让稻坪村迅速走红,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稻坪村的蝶变来自美丽乡村建设,而在虞关乡西坡村,搬迁后的村民正通过甜蜜产业实现“小康梦”。

眼下,正是蜂蜜收获的季节。一大早,西坡村村民任书兰就将自己刚刚收割的30斤蜂蜜交到了合作社。两年前,任书兰一家还居住在海拔多米的深山里,交通不便,村里农特产出不去,全村80%的都是贫困户。

徽县虞关乡西坡村村民任书兰:原来住的西坡交通不方便,不是人背就是骡子驼。

年,当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任书兰和多户群众一起搬出了大山,住进了公路沿线的搬迁点,但是许多群众搬出去以后一下子找不到出路又跑回了大山。

搬得出,更要留得住。虞关乡气候条件湿润,蜜源植物丰富,原来乡亲们都有养蜂的传统,但大多都是小打小闹,不成规模。为此,当地引导群众扩大中蜂养殖规模,并在搬迁点附近引进龙头企业,建起自动化的蜂蜜加工厂,对蜂农的蜂蜜进行统一收购和加工、分装之后再统一销售。如今,任书兰自产的蜂蜜不但不愁销路,而且在加工厂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徽县虞关乡西坡村村民任书兰:现在我有多箱蜂,一年收入能卖三四万,加工厂一年打工能挣两万,一年收入四五万,我小车都买了。

年,虞关乡实现整乡脱贫。刚脱贫的群众底子薄,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弱,巩固脱贫成果,虞关乡持续发挥中蜂和中药材产业“两轮驱动”优势,计划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努力使全乡中蜂养殖规模突破2万箱,中药材突破1万亩,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徽县虞关乡乡长曹强:以中峰养殖和中药材种植为主导,依托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持续推广党支部+合作+农户带贫机制,产业年产值.6万元,人均收入达到元。

截至年底,徽县累计净减贫户人,9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由年的22.24%下降至0.19%。

徽县扶贫办主任张鸿儒:按照脱贫攻坚四个不摘的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创业扶贫扶持政策,对贫困劳动力优先落实创业补贴、创业培训、创业担保等相关政策,扶持带动更多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

有人风趣地说,徽县就像画家打翻的的调色板,色彩斑斓,引人入胜,已成为嘉陵江上游一颗灿烂的明珠。

(来源:陇南之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告知陇南视线,我们编辑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