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故国背影——宕昌羌人的历史奋争》
策划:刘恩华王皓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
28
自年开始动笔写作至今,陆陆续续完成的这些文字在各平台累计已有近百万次以上的阅读量,这不是一个小数字,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自然会产生很多意见反馈,最近就有人在某平台问我,大意是你嘚啵嘚啵的写一大堆与汉中有关的东西与宕昌有几毛钱的关系?估计还有其它人心存同样的疑问,所以就在这里一并作答吧。
目前看来宕昌与汉中的确没有几毛钱的关系,至少关系不大,自宕昌出发前往汉中即使走最近的路也得三百多公里的路程,况且山重水复,道路崎岖,所以两地关联较少,况且宕昌仅是陇南市的一个属县,而汉中是陕西南部的一个地级市,级别和体量也不在一个层面。
而回望历史,特别是三国末期,宕昌却与汉中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历史交集,就是用唇齿相依、血肉相连这样的词语形容也不为过,换个说法,这种生死依存的紧密关系直接决定了三国末期历史的走向,因此要讲清楚宕昌历史,必须要讲汉中的历史和地理,若讲不清楚汉中的历史和地理某种意义上说也讲不清楚宕昌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的位置,至少是残缺和不完整的。
所以关于汉中不是写多了,这仅仅只是个开始,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一直是我们追求的写作方法,也许技不如人,潜伏的动作过大,有点突兀和尴尬,如果还喜欢读我们的文字,就请你有点耐心,慢慢往下看,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关于汉中的这些文字绝不是白写的。
事实上雄才大略的曹操对于美丽富饶的汉中早就垂涎已久,然而即使他天天流哈喇子也没办法,北方地区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时时刻刻都有人捣乱,需要搞定的诸侯实在太多,真的腾不出手来。
因为曹操无暇顾及的缘故,客观上给了张鲁和他统治的汉中二、三十年的黄金时期,曹操也很明白作为大汉王朝最初的龙兴之地,汉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不能再等了,若再给政教合一的张鲁集团更多时间,必然坐大,必将形成一个大麻烦,届时再争锋天下,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因此在公元年彻底肃清凉州韩遂、马腾、马超残余势力后,北方基本平静,腾出手来的曹操便迫不及待的在年率军杀向汉中。
如果仅仅是为了写一篇简单的没有温度的文史材料,这场战役其实本身非常好写,千字之内肯定能够搞定,我不想那么干,因为还有很多问题可能我们并没有彻底整明白,这些问题我归纳如下:
问题一:“汉中”这个地名有着怎样的由来?
问题二:今日汉中市所在地古名为南郑,明明在汉江上游为何却称其为“汉中”?
问题三:“汉人”、“汉族”、“汉字”、“汉服”、“汉江”等词汇中的“汉”最初有什么确切的意义?
问题四:流经陇南礼县、西和、成县、康县最终在略阳汇入嘉陵江的西汉水与汉江到底是什么关系?
问题五:孕育了秦文化的西汉水流域陇南北部地区与“秦头楚尾”的陕西南部汉水流域是否具有文化血脉关系?
上述问题曾经困扰我多年,今天告诉你我可能接近了一个系统性、逻辑性较强并能在内心说服自己的答案,这一切都需要从甘肃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说起,这个城市叫天水。
若按现在的标准划分我不知道天水是否算得上是一个五线或六线城市,与发达的东部地区相比,今日的天水无疑是落后的也是土里土气的,若按文明的久远程度去划分我估计天水得算超一线城市,而且没有之一。
可能东部地区尚处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的伏羲诞生于仇池山(今属陇南西和县),自此文明曙光隐隐初现,仇池山原属古陇西郡成纪县,汉武帝从陇西郡析置天水郡后,成纪县划归天水郡管辖,因故天水又有“羲皇故里”、“龙城天水”之称。
如果你觉得这只是一个传说,没有关系,天水境内的大地湾文化对应的时代距今约——年,这可是考古发现,你信,它在那里,你不信,它也在那里。
如果你觉得天水大地湾文化时期太远古不好理解,好吧,还有一统天下的秦人、秦国和秦文化最初的发祥地也在这里,秦人先祖非子获得的第一个封地“秦”就在今日天水张家川、清水县范围之内,而秦人第一个都城西犬丘已经由考古证明就在今日陇南礼县大堡子山地区,这个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属于天水郡辖地。
今日中国版图之内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总共约有两千多个,而最古老的县就在天水市境内,《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十年(公元前年),伐邽、冀戎,初县之。”,这个“冀”就是今日之天水甘谷县,实打实的华夏第一县,假一赔三。
曾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站在天水伏羲庙中的千年古柏之下,冥想中华民族的祖先以此为起点开创伟大东方文明的艰辛历程,本来想找点那种神灵附体可以让我激灵一下的感觉,可惜我悟性太差或者根本不具备人神交流的能力,除了因为闭眼太久有点发晕之外竟没有什么神异的奇妙感觉,至为遗憾。
祖先们将这片中华文明发祥之地取名为天水,到底包含了怎样的含义和文化信息?有很多版本的答案,都不大靠谱,所以省略掉那些不靠谱的,直接告诉你靠谱的吧!
直接理解“天水”就是天上之水,天上有水吗?有,现在叫银河,祖先们叫天汉、银汉、云汉,可见“汉”字最初的意义很明确就是指夜空中的“天河”,都代表天河了这“汉”字在字堆里是啥级别?我也不好说,反正应该比专指黄河的“河”和专指长江的“江”级别要高很多吧!
祖先们确实要比我们讲究,“汉”专指天河,“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其它的河流级别太低,所以常常采用“X水”的方式命名,比如宕昌境内的“羌水”、岷县境内的“洮水”,迭部、舟曲境内的“水”,以及流经定西、天水和关中地区的“渭水”等。
虽然渭水也流经天水,名气也很大,但是天水之名与渭水无关,而与汉水有关,汉水就是汉江,现在仅指汉中宁强嶓冢山源头至湖北汉口之间的水域,这汉江能与天水有啥关系?
现在看没有关系,如果你非常熟悉天水、陇南、汉中三市地理,请你不要忘记除了现在的汉江,在上述三市境内还有一条河,它叫西汉水(别称犀牛江),这是一条名气远不如汉江的河流,除专业人士及其流域范围内的人民之外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就连伟大的军事地理学家顾祖禹都没有弄明白它的基本走向,因为在《读史方舆纪要》中顾祖禹将今日之白龙江、宕昌岷江、洮河与西汉水几乎混同为一条河流,可见它该有多么的平凡。
十天高速没有开通前,由宕昌、武都前往天水市区必经娘娘坝,由娘娘坝翻越森林茂密风景极美的齐寿山后就进入了天水秦城区,这个齐寿山就是西汉水的发源地,巧合的是齐寿山古名也叫嶓冢山,《汉书地理志》记载西县有“嶓冢山,西汉水所出也”,这个西县县治大致在今陇南礼县红河乡一带,古嶓冢山也就是今日齐寿山当在其管辖范围之内。
今日汉江有北源沮水、中源漾水、南源玉带河三个源头,以发源于宁强嶓冢山的中源漾水为正源,而这个漾水还有别称叫东汉水,西汉水的源头古名叫嶓冢山,现在汉江(汉水)的源头也叫嶓冢山(今宁强境内),两条河一个在东叫东汉水(汉江正源漾水),一个在西叫西汉水(犀牛江),这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巧合的事?都和嶓冢山干上了?
西汉水与东汉水(汉江正源漾水)有关系吗?目前看没有关系,汉江在汉口汇入长江,西汉水在略阳境内汇入嘉陵江最后一路奔流到重庆朝天门汇入长江,汉江流域、西汉水流域我分别走过三分之二多的地区,这哥俩现在确实没有交集。
因为西汉水注入嘉陵江之后不再称西汉水,但今日嘉陵江流至阳平关附近时距离汉江正源东汉水(漾水)最近距离仅有二十多公里,奇怪的是在这东西二十多公里范围内,两大水系之间不仅没有高山阻隔,上世纪修建宝成铁路进行地质考察时专家们竟然还发现存在着相互连通的古河道遗迹。
更加雷同的是今日汉江南源玉带河所流经的宁强县城关坐落在汉源镇,而距离今日西汉水源头不远的西和县城也有一个完全同名的汉源镇。
此外,地球上绝对大数的盆地和平原都是由大江大河日积月累长期冲积形成,夹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中盆地自然也不会例外,但以现在汉中汉江上游三源水量推测,若想冲积形成平坦如砥的汉中盆地几无可能。
或许你已经猜到了,我们正在慢慢接近真相,今日西汉水与汉江正源东汉水(漾水)在地质年代原本就是一条河流!他们只有一个名称叫“汉水”,在那个遥远的地质时期,汉水的源头就是今日天水境内的齐寿山(古嶓冢山)。
《尚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这段记载是叙述大禹治水时期,在今日天水境内的嶓冢山疏导漾水,东流后称为汉水,再东流称为沧浪水,可见汉江的上游自始至终被称为漾水,只是西汉水与东汉水东西分流以后,不知出于什么缘故,人们将今日汉江正源也称为漾水,将漾水现在的发源地称其为嶓冢山,同时将发源于今日天水境内齐寿山(古嶓冢山)分流南下入川的河流称为西汉水,漾水与其源头嶓冢山玩了一次完美的同步漂移。
那为什么今日西汉水和嘉陵江汇流后弃古河道于不顾奔流入川,与汉江正源东汉水(漾水)分道扬镳东西分流?这个沧桑巨变源于两千多年前发生在武都道(今成县)、羌道(今宕昌)境内的一场剧烈地震,其烈度可能远超年“5.12”汶川大地震。
《汉书·高后纪》说:“高后二年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杀七百六十人;地震至八月乃止。”;《汉书·五行志》也记述说:“武都道山崩,死亡人。”,别觉得伤亡人数仅为数百人就不是大地震,那个时期这个地区本来也没有多少人口。
这是发生于公元前年2月那场大地震的史料记载,极有可能就是这场地震造成极为巨大的堰塞湖并向南决口,从而将汉水在阳平关附近一分为二,一路向南入川,一路向东奔流,形成目前西汉水汇流嘉陵江南下入川在朝天门入江、汉江东流至汉口入江的水系格局。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本次地震前,发源于凤县秦岭大山深处的嘉陵江原本可能相对于汉水而言水量较小,只能看做是汉水的一条支流,在本次地震后,因为原汉水在阳平关附近被彻底断开一分为二,因此将南流入川部分称为嘉陵水、嘉陵江,以示与今日汉江有所区别。
今日嘉陵江有两源,一为源自凤县秦岭山谷之水,一为源自天水境内齐寿山的西汉水,哪条为正源截止现在尚未有定论,但合流之后现在仍统称为嘉陵江,为何要称为嘉陵水、嘉陵江呢,因为在今日徽县南部、略阳境内曾设置过嘉陵道行政区划单位,大约是副省级编制吧,所以将汇流南下的河流命名为嘉陵水、嘉陵江,但这个名称的出现一定在公元前年那场大地震之后。
花了这么大功夫写了这么多文字我只想说明一个观点:至少在公元前年以前,西汉水与汉江原本就是同一条江河,发源于天水境内的齐寿山(古嶓冢山),被人们命名为“汉水”,当然因区段不同,还有漾水、沧浪水等别称。
是谁用代表天河的“汉”字为其命名?是谁又将这条千万年来奔流不息的河流比拟为天上的银河?这又是一份怎样的浪漫和炽烈的情感?
答案不会是羌人,也不会是氐人,只能是秦人,毫无疑问汉水是秦人最早的母亲河,汉水流域是秦人最早的摇篮和秦文化发祥地,是这条与天河同名的河流见证了秦族的诞生和崛起。
陇南礼县秦文化博物馆
秦人先祖墓群所在地—礼县大堡子山地区
西汉水风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