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临徽县、成县,南依武都、康县,西北与礼县交界,东北与礼县、天水秦城区接壤。行政区域面积为平方公里。辖乡(镇)24个,行政村个,人口38.42万人。乡村人口35.17万人,农村劳动力为20.98万人。西和县素有“宝贝的复新地带”之称。年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县和防护林建设县之中,年又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县之一,并被列为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甘肃段“一岸两翼”范围。又是甘肃省五个经济开发试验小区重点县之一。年被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乞巧文化之乡”

西和为秦皇故里,《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的祖先本是颛顼(黄帝之孙高阳氏,为传说中的“五帝”之一)的后裔女修。女修织布时吃了凤凰蛋生下大业(即陶)。陶之孙名大费(伯翳),曾参与大禹的治水工程。治水成功后,舜给他娶了妻室。他帮助舜发展畜牧养禽业,舜又给他赐了姓“嬴”,这就是秦国嬴姓的来源。殷朝末期大费的后代中有一个叫中潏的,“在西戎,保西垂”,这个西垂之地,大体就位于西和、礼县、天水一带。中潏的苗裔中有个叫非子,居住在犬丘,善养马畜,周孝王知道后让非子在汗干水渭河一带养马,马匹繁殖极快,孝王就把非子封于秦,让他延续嬴氏的祭祀,从此叫做“秦嬴”,非子成为秦国的第一代君主。西垂大夫庄公之子秦襄公征战有功,平王东迁,襄公又拥送有功,平王封襄公为诸侯。秦建立诸侯国后,把势力从西垂迅速扩展到了陇山以东。

唐置汉源县,宋为西和州,明改西和县。据《元一统志》,因宋、金讲和而命名为和县。又因与安徽的和县重名,故加西字。

西和县。周为西犬丘地。后秦襄公始列为诸侯,居西垂。战国秦为西县地。《史记正义》云:“秦州西县,秦之旧地,时献公在西县。”秦于骆谷(今西和县洛峪)置武都道。唐《括地志》载:“秦昭括地入陇西郡羌道,以其地置武都道。”《汉书·高后纪》记载:“高后二年正月乙卯,羌道、武都道山崩,杀七百六十人,地震至八月乃止。”西汉仍置西县,属陇西郡。《汉书·地理志》陇西郡“西县”条载:“禹贡蟠冢山,西汉所出。”西县得名于发源蟠冢山的西汉水。三国至西魏为上禄县地、仇池国地、长道县地等。仇池之得名,据宋绍兴甲寅()忠训郎曹居贤所立《仇池碑记》载:“仇池福地本名维山,开山为之仇夷,上有池,古号仇池。”

作者/来源:顾晨琛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