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每当临近春节时,你漫步大街小巷,行走于市集广场,眼睛会被一种色彩点亮,精神也为之振奋起来,脚步轻快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瞧!“中国红”铺天盖地而来,那高高挂起的大大小小的灯笼;挨挨挤挤排列整齐的对联,上面的洒金大字在太阳下闪着万道金光;令人应接不暇的还有一张张剪纸,有剪着“福”“寿”字样的,还有剪成童男童女拱手做揖的,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象征着吉祥喜庆,热烈奔放的中国剪纸令人啧啧称赞,一口连声地赞美起那剪纸的人,心中暗暗称奇:为什么一张张普通的纸,通过她们手中的一把剪刀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了呢?带着深深的好奇和敬意,我来到了徽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祁慧敏女士家里。今年52岁的祁慧敏,生于年12月30日,是徽县水阳镇新柳村后沟社人。说明了来意后,她回忆道:十二、三岁时,那时才上三、四年级,一到过年时,爷爷扎灯笼,奶奶剪窗花,糊灯笼。当我看见奶奶剪的蛾儿(蝴蝶)、牡丹、莲花、菊花,马、牛、羊、鸟儿、猪、鸡、狗、狮子、白菜、萝卜……这些小窗花时,觉得非常好看,十分喜爱,就让奶奶教我剪。学了点方法后,先剪了些马马蛾儿(蝴蝶)、牡丹等简单的窗花。从此,一有空闲就拿起剪刀,走上了这条剪纸之路。小学出来后,掌握了一些方法、技巧。看着啥花儿好看就画下,学着剪。后来我们村来了个天水女人叫张石榴,手巧,能剪复杂些的像狮子滚绣球之类的,剪得太好了。她丈夫姓杨,我叫她杨姨,过年啊还有谁家接媳妇需要布置新房时,我就跟上杨姨又是糊窗子又是剪窗花,剪些花儿、蛾儿,鸟儿,剪好后帮着往窗子上面贴。由于杨姨跟我母亲交好,后来我也不念书了,就给她当徒弟,跟上她学了些复杂的方法技巧,也剪了好多。由于对剪纸非常感兴趣,十分喜爱,每当我看见哪里的花儿什么东西好看,就先照样儿画下,然后再剪。每年过年时,就剪好多,糊灯笼。平时给墙上都贴满了,不管像不像好不好,贴了一世界,觉得好玩儿。也没有想着拿去卖钱,只是十分喜爱。祁慧敏说道:剪纸技艺有阳刻和阴刻之分。阳刻剪纸是把图案以外的部分剪刻掉,保留原有图案,特点是线条流畅清新,玲珑细致;阴刻剪纸是把图案自身剪刻掉,剩下的是图案以外的部分,通过衬纸反衬出图案的内容,特点是淳朴厚重,结实粗犷。为了线条丰富多变、多姿多态,她还创造运用了梅花纹、云勾纹、锯齿纹、田禾纹、月牙纹、水纹、花纹等剪法,凭着一双灵巧的手,把生活剪得千姿百态、生动活泼、有情有趣而富有诗意。祁慧敏传承并创新剪纸技艺,将阴刻、阳刻两种艺术形式穿插结合在一起,使作品阴阳相济,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丰富了剪纸的艺术表现力,让剪纸焕发出了崭新的艺术生命力。作品《上山虎》和《嫦娥奔月》,这两幅剪纸作品视角独特,意象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寄托着人们憧憬未来的美好向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剪纸是创作者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片,在平面的艺术构建中,在手的灵活运转中,表达出的老百姓内心的温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以剪纸为载体,用心灵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用双手剪绘人间的悲欢离合,力图用心灵与双手赋予每幅剪纸作品感情和生命。从年开始,由于老艺人已经稀少了,徽县文化馆领导经过多方打听发现了剪纸传承人祁慧敏。春节灯展,县、市、省级参展,她不仅亲力亲为,而且送自己最好的作品去参展。年、年西和县乞巧节上,她的作品获得三等奖。年9月,省上办培训班,文化馆推荐她和图书馆的吕慧娟去培训,去庆阳学习了一回,省上发了培训结业证。她说培训学习期间,专家对她的作品进行了指导,指出好的方面,指出不足以及应当改进之处。还传授了许多宝贵经验,以后的作品进步很大。在多年的剪纸艺术生涯中,祁慧敏还带出了几十个徒弟,有些学成了,将徽县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了省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成为剪纸艺术的后备力量。近年来,各乡镇搞精准扶贫工作时县妇联领导带上她给广大乡村妇女讲了好多次课。在剪纸艺术的传承方面不遗余力。剪纸既是中国传统生活习俗的一部分,也反映着老百姓创造新事物的情感需求,她希望全社会都能给予剪纸多一点瞩目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499.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