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知秋,霜落知寒,凛冽寒风中,万物静默,但属于银杏的时节才刚刚开始。
在甘肃,金秋赏银杏,最值得一去的便是位于徽县的“中国最美银杏村落”的天河村。天河村是甘肃省陇南徽县嘉陵镇下辖的行政村,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村落却因银杏声名远播。
银杏叶漫天飞舞
穿行徽县,探访“中国最美银杏村落”
秋已深,草木黄落,没有任何植物的叶儿像银杏叶那样充满童话色彩。据说,银杏出现于3亿多年前,是一种非常稀有的树种,也被称为活化石,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树种。银杏树一树擎天,守护名山大川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自古以来,古刹名寺、厝前宅后,都有它的身影。正是银杏这种独特的东方气质,历来被文人墨客所吟咏。在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洛神赋图》中绘有株银杏;在《本草纲目》等书籍中,均记录了有关银杏食疗的内容。
据调查统计,在甘肃陇南徽县共有银杏大树株,平均生长年限年。在徽县嘉陵镇天河村,至今仍生长着棵千年以上的银杏树,形成了在全国都极为罕见的古银杏树群落。一棵棵古银杏树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时空的变迁,蕴藏着村庄的记忆。秋天一到,银杏叶变得满树金黄,灿烂无比,给人以壮观雄奇、金贵华丽之感,银杏叶纷纷落下,金黄可掬,地上像是铺了一层“黄金地毯”。
徽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东北部,地处秦岭山脉南麓、嘉陵江上游秦巴山地中的徽成盆地,北接天水市,东邻两当县,西连成县,东南部与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接壤,因城北隅徽山下有徽山驿而得县名。天河村位于嘉陵江畔,四面环山,水土丰夷,温暖湿润的环境为“活化石”银杏的生长繁衍创造了绝佳条件。这个全国罕见的古银杏树群落,年11月,被中国林学会授予“中国最美银杏村落”荣誉称号。
深秋时节,穿行在徽县,不论嘉陵江畔,还是青泥岭上,色彩斑斓的山林、白墙青瓦的村落、雾气升腾的河流,宛如一幅让人沉醉的油画。在浓郁的色彩中,最吸引眼球的仍是随处可见的那耀眼的金黄。
徽县天河村秋色陇南文旅局供图
“金色蝴蝶”漫天飞舞,壮观的视觉震撼
从徽县县城驱车约20分钟,就到了嘉陵镇天河村。走进村子,你的心会立即安静下来,也许这就是被当地人誉为“金色童话”的天河村的魅力所在。
每年深秋,来天河村观赏银杏的游人络绎不绝。这个村里的银杏树树冠都很高大,枝干茂盛粗健,树枝分布均匀。走在一棵棵银杏树下,抬头,可见挂满树枝的金灿灿的银杏叶,低头,满地黄澄澄的落叶,远远望去,金色银杏叶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色的光芒,眼前这一切使原本萧瑟的秋季充满融融暖意。
在天河村,其中有2株银杏树树龄高达年以上。这些古银杏树苍劲、挺拔、不屈不挠,虽经千年风云变幻,但仍枝繁叶茂,果硕冠雄,根固杆挺。漫步古银杏树群,棵棵古银杏满树金黄,林间金黄的落叶铺满地,秋风吹来,“金色蝴蝶”漫天飞舞,这里已然成了人们观赏、歇息并为之陶醉的伊甸园。
来往的游人,抑或将喜悦的笑脸和漫天的黄色记录在镜头中,抑或发出几声感慨。当人们陶醉于其中,却不知这些古银杏树经过多少日日夜夜的坚守与磨练才有了今天的雄伟壮观,才有了今日与你的一面之缘。据说,银杏生长较慢,寿命极长,从栽种到结果需要20多年,40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叫“公孙树”,是树中的老寿星。久久凝视着棵棵银杏树,看到的是它挺拔的躯干,苍劲的体魄,清奇的风骨,俊美的树姿,玲珑奇特的叶片,不觉心生敬佩,银杏树不仅给人以壮观的视觉震撼,它的生长过程更令人动容。
孩子们在银杏树下玩耍张承荣
深秋的那一抹惊艳,愈显灵气动人
在天河村,随处可见田园式建筑,一座座独立的农家小院前,村民有的忙着自己手里的活计,有的悠闲地晒着太阳,这不正是久居城市的人渴望的慢生活吗!石桌石凳上铺满了银杏叶,坐在金黄的银杏树下,下棋、品茗、聊天,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座间移,多么美的日子。
赏银杏树、吃银杏果、喝银杏茶、品农家饭,成了到天河村不可错过的四大游玩乐趣。赏完银杏,还可以到农家品尝当年收获的银杏果,喝一盏罐罐茶,再听当地村民讲讲有关天河村银杏树的一段神奇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位神仙赴王母的蟠桃盛宴,带了仙界的仙果进贡给王母,不想途中装仙果的口袋松脱,将仙果散落在嘉陵江畔,仙果落地生根,长出了一片奇异的果树,果实银白,人们就起名叫银杏,也叫白果,因为它是仙界的果子,吃了它就可以延年益寿。
听罢传说,再去银杏博物馆里转转,那里有不少与银杏相关的工艺品。太阳落山时,小火慢炖一下午的白果炖鸡已经上桌了,尝一口汤,鲜香、清甜,这便是天河村独有的味道……
夕阳渐渐西沉,叶沿洒满余晖。穿梭千年,深秋的那一抹惊艳,愈显古树灵气动人。走在静谧悠然的田间小路,宁静安详,无人叨扰,缤纷的黄叶飘落在村前村后,妙曼得好似一幅油画,这样的日子便多了一份满足。
徽县天河村秋景
小贴士
天河村:位于徽县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
行程提示:天河村距离兰州多公里,自驾建议清晨出发,下午即可到达。
徽县美食:白果炖土鸡、豆花面、山野菜、腊肉、罐罐茶。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首席记者荆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