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地处北纬33°神秘“魔线”,秦岭南麓,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魅力无穷,活力无限。
她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沃野,一方开放的热土,一个善于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地方。
触摸千年的印记,她醇厚得像一缸老酒,她又如此的年轻,“恰同学少年”。陇南始终把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写入发展旗帜,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步伐,致力于把陇南建成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甘陕川接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联结地、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顺天时、应地利、聚人和,扬长避短、攻坚克难,协力奋进、后发赶超。
时序更替,逐梦前行。陇南以足够的定力和韧劲深度落实“”重点工作,在全面小康路上找准着力点,在共筑中国梦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多元文化陇蜀之城
陇南如同一个将甘陕川之美融入一身的曼妙女子,满身灵气。自古以来陇南就是连接“秦陇”和“巴蜀”的战略要地,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
陇南更是南北丝绸之路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北茶马古道的重要交通节点之一。
仔细翻看中国地图,处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之间的陇南,是中华大地的几何中心,无论从地理位置分布,还是得陇望蜀、六出祁山的历史典故,遗存陇蜀道上的茶马古道、祁山道、陈仓道、阴平道旧址,还有陇南的川音、川味,都在印证着陇南与“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印证着陇南是大西北通往大西南的“门户”和枢纽的历史地位。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陇南特殊的人文结构和地理位置,积淀了陇南古老神奇的伏羲文化、博大精深的先秦文化、瑰丽多彩的西狭文化、风云激荡的三国文化、神秘悠远的白马文化、传承千年的乞巧文化、开放包容的茶马古道文化,赋予陇南先民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品质和精神。
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隧道,一事一物,一诗一歌,都让我们激动不已,感慨万千。陇南文化既陇非陇,既蜀非蜀,她不是陇蜀文化简单的混合体,她的核心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一种文化形态,它的特点是文化的独特性、包容性和多样性。
经贸往来、文化交融使陇南既不能完全穿秦文化的“衣服”,也不能完全戴蜀文化的“帽子”。来到陇南,你会发现,这里,满城橄榄飘香,但这不是地中海;这里,时有川音入耳,到处火锅飘香,但这不是四川;这里,虽属甘肃,但没有大漠戈壁,到处山峰翠峻,水流潺潺。这里既有北方的雄浑粗犷,又有江南的小家碧玉;既有豪迈的北方号子,又有悠扬的采茶小调……
近年来,陇南立足当地特色,着力打造“陇蜀之城”,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建设过程中,陇南并不仅仅只凸显“陇”的基因、“蜀”的元素,而是兼容并蓄、包罗万象,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打造陇南地域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构建陇南独一无二的精神文化内涵,把一个兼具西北之雄浑、江南之秀美、汉唐之古韵、陇蜀之包容的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陇南呈现在世人面前。
绿色家园生态之城
陇南地处秦岭南麓,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地处北纬33°的神秘“魔线”,是甘肃省唯一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
境内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高山峻岭、江河深谷、丘陵盆地、草原湿地依次分布,形成了山环水抱、错综复杂的壮美山地生态景观,被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宝贝的复杂地带”。
在陇南2.79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有林地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自然生长的树种多达多种,其中珍贵树种51种;境内生息着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20多种。有各类野生动物多种,占甘肃省野生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
陇南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誉,有各类中药材多种,其中名贵药材多种,“米仓红芪”“文县纹党”“宕昌当归”“铨水大黄”因其量多质优而名列全国之冠。
宕昌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康县阳坝生态旅游风景区、文县天池、两当云屏……一个个景色优美的自然风景区闻名遐迩。康县花桥、朱家沟,徽县田河、三泉,两当店子,成县草滩……一个个独特精致的美丽乡村串珠成链。60万亩油橄榄,万亩花椒园,万亩核桃树园,万亩中药材,60万亩苹果园,全市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余万亩,让陇南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油橄榄之乡、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核桃之乡。
良好的生态是陇南引以为傲的“家底”。近年来,陇南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突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特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四个重点,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生态修复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五大生态工程,按照把陇南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的目标,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差异竞争、特色取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不仅如此,陇南还立足生态资源禀赋,重点做好“山、水”文章,大力培育白酒酿造、农特产品加工、现代制药等优势产业,形成了一批绿色、有机、无污染的农产品品牌。
年,陇南全市空气优良天数天,优良天数比例91.6%。
年,全市旅游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4亿元。
新时代的陇南,生态文明建设飞速发展,丰饶的自然资源与多样的生态产业资源竞相绽放,魅力城市、休闲旅游小镇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形成一个天蓝、地绿、水清、城乡靓丽的生态新城,绘就了一幅“陇上江南”的绿色崛起画卷。
梦想之域活力之城
改革,让陇南日新月异;开放,让陇南年轻包容;创新,让陇南活力四射!
全面打开“山门”的陇南,2.79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发展活力全面迸发。
多年来,陇南人从来没有片刻停留。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陇南全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顺应时代要求,回应人民需要,深度落实“”重点工作,为共同的愿望,共同的理想,攻坚克难,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功走出了一条差异竞争、特色取胜,繁荣经济与保护生态融合互动、为民富民与强市兴市统筹推进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不到陇南,领略不到陇南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大气魄。
面对“瓶颈”,陇南没有退缩,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经过陇南人多年的不懈努力,一个个打破“零”的历史,由期盼变成蓝图,由蓝图变成现实。乡村公路则让大山深处的村庄连接起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串珠成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了南下川渝、东进陕西、北上兰州、西连九寨,内通外联的立体交通网络。
陇南更是积极理性地拥抱“互联网+”大潮,不断探索新发展理念与模式,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9县区城区和个乡镇4G网络实现全覆盖,电子商务把陇南的农特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和甚至国外。
新媒体、网络为陇南各级干部打开了走向世界的窗口,也打开了陇南发展的“创新之门”、“开放之门”和“致富之门”。在互联网这个创新、开放、共享的平台上,有了陇南的故事、陇南的声音,更有陇南的“伙伴”。
以路网互通为基础、经济合作为依托、产业开发为抓手、人文交流为纽带,陇南与川渝、陕南地区政治、经济、生态、商贸、旅游、文化、信息等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正在实施,物流仓储、交通运输、网络信息等综合服务型产业加快发展,新型业态不断涌现……
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脱贫攻坚后发赶超的故事正在陇南大地上生动演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以全新的方式,让陇南乡村恢复青春活力。
厚植开放“基因”,不断激发内生动力,释放发展活力,强化创新能力,陇南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格局中开放、融通、互利、共赢。
今天的陇南,正以独特的潜质和禀赋,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向世人展示独有的魅力。
(来源:陇南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