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对于中国人的地位历来很高,但在措辞上,与这一关系密切的好cp,却是人们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因素。山峦闭合,水则开。山峦再高也无法连接天空,但水却能将源头延伸至远方,到达人间。

安徽徽县的渔梁水库村就是最好的例证。远古惠州的村庄,大多因崇山峻岭而停滞不前;唐代初期开发的渔梁村,因濒临新安江,成为当时惠州最繁华的水运商口和商业街区。

走进渔梁老街,旧时的繁华依然留存。整条老街蜿蜒而上,沿河而建,为了美观并没有做成相同的样子,而是按照原来的样子,有了——店里有房子,有住有商店,市井繁华。

村民们很早就知道他们的历史。老屋向外宾详细介绍了渔梁水库及村庄的起源和文字。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水库——渔梁堤建于隋末唐初。整座水库都是花岗岩,石块之间的连接参照房屋建造的榫卯结构,历经千年依然坚固,后人称之为“江南都江堰”。

砖下有岁月的痕迹,同样的沧桑早在唐宋时期,不知哪一块是明朝重修。此外,千余年的水库仍在发挥作用,出生于水边的村庄居民到今天仍然是日常生活中河流、水库所不可或缺的。

青石基的民房排列在水边,屋顶鳞次栉比,座椅相连。家里还住着人,露台上挂着衣服,挂上半罩窗帘的房间,让河边的村民的生活一点一点的展开。

以前,不管是去读书的惠州人还是大商人,很多都是从渔梁堤出发,沿新安江下河,官吏出洋也应以此作为道路。于是,渔梁的地位不可取代,自然繁荣,成为盆满钵满的金银之地。

千百年前,人们的出行方式层出不穷,昔日的水路商埠已不再繁华,沉淀较为宁静的水边屋静静生活。

千百年前人马喧嚣,唯有渔夫与奔腾不息的河水早晚相伴。但若静静聆听,细细品味,似乎仍会隐隐约约想起昔日林立的桅杆,因物物交换而热闹的景象,当然也有与亲人告别、被送往异乡的悲哀。

江水清澈见底,花木随风摇曳。这些都满足了我对惠州所有的想象,安静,简单,美丽。

如今站在河边,两岸民居鳞次栉比,远山连绵。这时渔夫村的人应该更幸福吧。离乡背井的苦与痛越来越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