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科技日报」
“十四五”开新局
进入8月,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红川镇的陇南利和萃取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正在熟练地操作设备进行花椒油萃取的技术工人张育磊高兴地说:“我以前在外边打工,一年下来挣得也不多。现在这家东西协作的科技企业里工作,每月能挣元钱,而且还有五险一金,最主要的是学到了一门新技术。这得益于由青岛利和味道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的东西协作科技项目。”
“目前,依托陇南特色农产品资源,通过高新技术手段萃取本地花椒等特色产品的味道精华,形成在复合调味料、健康食品、大健康产品等行业级产品应用,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8亿元以上,帮助多户农民增收。”青岛利和味道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永昌说。
千里牵手,山海同心。青岛与甘肃东西科技协作,念活“山海经”。据统计,青岛市区两级财政共安排帮扶陇南资金达15.2亿元,两地共达成产业合作项目个,已落地项目54个。
东西部协作发力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十四五”开新局,东西部科技协作赋能乡村振兴,如何破题?
青岛市科技局局长吕鹏表示,今年在青岛市与甘肃陇南建立东西协作的基础上,增加与甘肃定西建立东西协作关系,以乡村振兴为着力点,实施加强顶层设计与沟通交流,开展“青岛甘肃双地科技特派员”组织工作,持续开展对陇南、定西科技指导服务,加强对陇南、定西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工作等东西科技协作工程,实现东西协作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在青岛甘肃东西部科技协作对接会上,青岛市科技局与甘肃省科技厅签署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合作协议,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等5家科研院所、企业与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等5家科研院所、企业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助推陇南、定西乡村振兴和区域科技创新发展。
为进一步深化甘肃省—青岛市东西部科技扶贫协作,青岛市科技局与甘肃省科技厅经协商,面向青岛市组织开展“青岛甘肃双地科技特派员”申报工作,青岛、甘肃双地互认。
吕鹏表示,此举鼓励支持热爱三农工作、具有农业技术专长的科技人员,服务甘肃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发展需求、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助力东西扶贫协作和乡村振兴。
记者了解到,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科技培训等方式,青岛市对陇南的龙头企业、农户及技术推广人员等开展技术咨询与指导,并组织编写了“西和县当前半夏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礼县当前大黄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在当地推广应用。目前,已选派30名科技服务人员赴陇南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已累计指导服务当地农民人次以上。
创新“政府+高校+企业+基地+农户”乡村振兴模式
青岛陇南东西扶贫协作科技帮扶陇南市徽县食用菌“林下栽培食用菌轻简化技术示范”和“香菇工厂化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推广”项目,帮扶30余户贫困户脱贫,并掌握了种植技术,为产业致富提供了技术支撑。如今,已组织种植示范户选择不同生境示范栽培大球盖菇和黑木耳余亩,大球盖菇的采收期在50—60天之间,每亩产量在—斤之间;每亩收入预计可达—2元,黑木耳每个菌棒可收获克干木耳,每亩预计可产0斤干木耳,预计每亩收入可达元左右。
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山东省食用菌创新团队岗位专家郭立忠教授告诉记者,这是青岛市创新“政府+高校+企业+基地+农户”西部乡村振兴模式带来的成果。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陇南道地药材调优生产技术体系应用与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同样收到了良好效果。
青岛市科技特派员、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张玉梅介绍,该项目面向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礼县,以道地药材半夏和大黄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良种筛选、调优和质量控制等研究,提升陇南半夏和大黄两种道地药材质量,打造高品质的道地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并面向适合地区示范推广。
青岛甘肃双地科技特派员工作基地凝聚了张玉梅与其团队的心血与智慧。位于陇南市北端的西和县和礼县,海拔在米—米之间。张玉梅与其团队克服高原反应等艰苦困难,建立了突破半夏连作障碍的中药材千亩方示范基地,带动当地贫困户种植板蓝根亩,亩效益增产0元,累计增加效益余万元。
针对当地的农民新的种植技术、养殖技能还很缺乏的情况,张玉梅和西和县广鸿药业有限公司主动对接,利用青岛农业大学丰富的专家资源协助当地成立广鸿田间培训学校,提升西部农民的种植、养殖技能,做到科技扶贫入脑入心。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技术培训人次,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人次;同时还建立生产示范区累计亩,示范区半夏、大黄平均单产提高10%以上,农民亩平均增收元以上,带动农户50户脱贫,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东西部科技协作无止境。吕鹏表示,在“十四五”乡村振兴新征程上,青岛市持续开展对陇南、定西科技指导服务,加速推进当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大技术支持力度,促进先进成果在当地转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当地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跨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301.html